“窗影搖群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窗影搖群木”全詩
野爐風自爇,山碓水能舂。
勤學翻知誤,為官好欲慵。
高僧暝不見,月出但聞鐘。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題山寺僧房》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山寺僧房》是唐代詩人岑參所作的一首詩。詩意描繪了山寺僧房的景色和僧侶的生活狀態,表達了詩人對修身養性、追求內心寧靜的向往。
中文譯文:
窗影搖動群木,墻陰映照一座山峰。野外的爐火被風吹燒,山中的水車能夠搗米。勤奮學習反而知道自己的錯誤,作為官員,卻渴望懶散。高僧已經在黃昏時分消失不見,只聽到月亮升起時的鐘聲。
詩意:
這首詩通過寥寥數語勾勒出了一個山寺僧房的靜謐景象。窗戶上的影子搖曳著,映照出墻上的一座山峰。寺廟外的爐火在野外被風吹燒,山中的水車一直在舂米。詩人認為勤奮學習會讓人更加知道自己的錯誤,而在官場上卻渴望懶散的生活。高僧已經不見蹤影,只能聽到月亮升起時的鐘聲。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寺廟僧房的景色,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想象和感受。詩中窗影搖動群木,墻陰映照一座山峰,形象地表達了山寺的寧靜與寂靜,給人以一種安靜與恬淡之感。詩人用“野爐風自爇,山碓水能舂”來描繪了僧侶的生活狀態,暗示他們在山寺中平淡而勤奮的生活。同時,詩人通過對自身所處環境的反思,表達了對修身養性、寧靜和追求內心平和的向往。整首詩以簡潔的表達方式勾勒出山寺僧房的景象,給人以一種寧靜靜謐的感覺。最后兩句“高僧暝不見,月出但聞鐘”則用寥寥數詞創造出一幅月夜鐘聲的畫面,增加了詩的思索和意境。這首詩以簡約的語言展示了山寺的生活和詩人的內心感受,給人一種寧靜亦有思考空間的意境。
“窗影搖群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shān sì sēng fáng
題山寺僧房
chuāng yǐng yáo qún mù, qiáng yīn zài yī fēng.
窗影搖群木,墻陰載一峰。
yě lú fēng zì ruò, shān duì shuǐ néng chōng.
野爐風自爇,山碓水能舂。
qín xué fān zhī wù, wèi guān hǎo yù yōng.
勤學翻知誤,為官好欲慵。
gāo sēng míng bú jiàn, yuè chū dàn wén zhōng.
高僧暝不見,月出但聞鐘。
“窗影搖群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