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流急不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流急不淺”全詩
愁客葉舟里,夕陽花水時。
云晴開螮蝀,棹發起鸕鶿。
莫道東山遠,衡門在夢思。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還東山洛上作》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還東山洛上作》是唐代文學家岑參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從東山洛上歸還的場景。
中文譯文:
春水流動迅猛,回程為何這么遲鈍。
憂愁的旅客在葉船上,夕陽下花兒在水面上飄動。
云晴后,山上的螳螂在迎接,
開始劃船回歸,同時出發的是鸕鶿。
別說東山很遙遠,憑心而論,恩門在夢中也是尋思。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返程的場景揭示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春水流動形象地展現了時間的流逝,而憂愁的旅客以及夕陽中的花兒則象征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迷茫。在景物和情感的交織中,詩人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離別的無奈之情。
賞析:
《還東山洛上作》以唐代文學家岑參獨特的語言形式和精準的意象描繪,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思鄉的情感。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線索,通過具體的描寫來傳達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中所用的“春流急不淺”一句形象地描繪了春水的流動,并以此為引子,展開了對思鄉之情的激發。之后,詩人運用婉約的語言描繪了憂愁的旅客和夕陽下的花兒,將情感與景物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了離別的苦楚之情。最后一聯則通過“莫道東山遠,衡門在夢思”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突出了離別帶來的遙遠之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蘊深遠,既描繪了具體的景物,又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春流急不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i dōng shān luò shàng zuò
還東山洛上作
chūn liú jí bù qiǎn, guī yì qù hé chí.
春流急不淺,歸枻去何遲。
chóu kè yè zhōu lǐ, xī yáng huā shuǐ shí.
愁客葉舟里,夕陽花水時。
yún qíng kāi dì dōng, zhào fā qǐ lú cí.
云晴開螮蝀,棹發起鸕鶿。
mò dào dōng shān yuǎn, héng mén zài mèng sī.
莫道東山遠,衡門在夢思。
“春流急不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