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楊春寂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垂楊春寂寂”全詩
垂楊春寂寂,芳草雨凄凄。
漩水黿鼉窟,平沙雁鶩堤。
風波隨地有,何處可幽棲。
分類:
《早發小孤山遇風》李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發小孤山遇風》是明代詩人李禎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湖盡江逾闊,舟窮路若迷。
垂楊春寂寂,芳草雨凄凄。
漩水黿鼉窟,平沙雁鶩堤。
風波隨地有,何處可幽棲。
詩意:
這首詩以旅途中的景色和心境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于尋找安寧和心靈歸宿的追求。詩中描繪了湖水的廣闊、船只行進的艱難、春天垂柳的寂靜、雨中芳草的凄涼等場景,并通過這些景物來表達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處安身的困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清晰的圖景描繪,展現了詩人旅途中的心境和對安寧的渴望。首兩句"湖盡江逾闊,舟窮路若迷"表達了湖水的廣闊和船只面臨的困境,形容了詩人漂泊無依的處境。接著,"垂楊春寂寂,芳草雨凄凄"描繪了春天的景象,以垂柳和雨中的芳草來烘托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凄涼。接著的兩句"漩水黿鼉窟,平沙雁鶩堤"則通過描寫水中漩渦和岸邊的鳥類來增加了詩詞的氛圍,給人一種紛亂和孤寂的感覺。最后一句"風波隨地有,何處可幽棲"表達了詩人對于安寧之地的渴望,詩人思考著在紛擾的世界中,哪里才是他可以尋找安寧和棲息的地方。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描繪自然景色來表達詩人內心的困惑和對心靈歸宿的追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形象的描寫手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刻畫,傳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深沉而富有韻味的感受。
“垂楊春寂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fà xiǎo gū shān yù fēng
早發小孤山遇風
hú jǐn jiāng yú kuò, zhōu qióng lù ruò mí.
湖盡江逾闊,舟窮路若迷。
chuí yáng chūn jì jì, fāng cǎo yǔ qī qī.
垂楊春寂寂,芳草雨凄凄。
xuán shuǐ yuán tuó kū, píng shā yàn wù dī.
漩水黿鼉窟,平沙雁鶩堤。
fēng bō suí dì yǒu, hé chǔ kě yōu qī.
風波隨地有,何處可幽棲。
“垂楊春寂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