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虎賁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借問虎賁將”全詩
殺人寶刀缺,走馬貂裘穿。
山雨醒別酒,關云迎渡船。
謝君賢主將,豈忘輪臺邊。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送劉郎將歸河東(同用邊字)》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劉郎將歸河東(同用邊字)》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借問虎賁將,從軍凡幾年。
殺人寶刀缺,走馬貂裘穿。
山雨醒別酒,關云迎渡船。
謝君賢主將,豈忘輪臺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名叫劉郎的將領返回河東的場景。詩人借問虎賁將的經歷,詢問他從軍已經多少年了。將領的寶刀因殺戮而磨損,走馬穿著貂裘,顯示出他多年的戰功和努力。在離別之際,山中的雨聲喚醒了大家,渡口的云霧迎接著船只。詩人感謝這位賢明的將領,他不會忘記在輪臺邊上的邊疆之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戰士回歸故鄉的情感,強調了戰爭的殘酷和將領的忠誠。詩中的“虎賁將”指的是勇猛的軍士,他們經歷了多年的征戰,寶刀已經因殺敵而磨損,這象征著將領在戰斗中的忠誠和奮斗。穿著貂裘的描寫,展示了將領在勝利之后的榮耀和地位。
“山雨醒別酒,關云迎渡船”這兩句通過自然景物,增強了離別的情感。山雨醒來,點醒了大家即將分別,關口的云霧象征著新的旅程,似乎在迎接將領的離開。這些意象都在強調著離別和將領的崇高形象。
詩末的“謝君賢主將,豈忘輪臺邊”表達了詩人對這位將領的感激之情,他認為這位將領是明智而賢明的,不會忘記邊疆之地的艱辛和重要。這也體現了作者對忠誠、榮譽和對國家邊疆的關注。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通過對將領的描寫和自然景物的比喻,傳達了對將領的敬佩和對戰爭的深刻思考。它展現了唐代社會軍人的堅韌品質,以及他們在保衛國家、維護邊疆時所付出的努力和犧牲。
“借問虎賁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iú láng jiāng guī hé dōng tóng yòng biān zì
送劉郎將歸河東(同用邊字)
jiè wèn hǔ bēn jiāng, cóng jūn fán jǐ nián.
借問虎賁將,從軍凡幾年。
shā rén bǎo dāo quē, zǒu mǎ diāo qiú chuān.
殺人寶刀缺,走馬貂裘穿。
shān yǔ xǐng bié jiǔ, guān yún yíng dù chuán.
山雨醒別酒,關云迎渡船。
xiè jūn xián zhǔ jiàng, qǐ wàng lún tái biān.
謝君賢主將,豈忘輪臺邊。
“借問虎賁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