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無高弟念王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無高弟念王通”全詩
亦有將軍憐杜甫,豈無高弟念王通。
弊廬漫枉過朝使,束帛終難強病翁。
欲涉湘江采蘅杜,美人遙隔暮云中。
分類:
《與先復初州判》劉三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與先復初州判》是明代劉三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左身瘺痺耳仍聾,
近被刀傷更怯風。
亦有將軍憐杜甫,
豈無高弟念王通。
弊廬漫枉過朝使,
束帛終難強病翁。
欲涉湘江采蘅杜,
美人遙隔暮云中。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劉三吾在身體和境遇上的困境,同時流露出對杜甫和王通這兩位文學才子的崇敬之情。詩中詩人以自己身體不適的狀況來隱喻自己在官場上的困難處境,同時表達了對于文學和友情的向往和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采用了七絕的形式,每句四個字,共計四句。通過簡潔的語言,劉三吾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和對現實的反思。
首句描述了詩人左身瘺痺、耳聾的病痛,以及近來因被刀所傷而更加害怕風寒。這些身體上的痛苦象征了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
第二句提到了將軍對杜甫的贊賞,暗示了詩人對杜甫這樣的才子的崇敬之情。接著,詩人問道:豈無高弟念王通?這句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是否有像杜甫一樣的知音和朋友的疑問和期望。
第三句描述了詩人經常徒勞地去見官,但束帛終難強病翁。這句意味著詩人在官場上的努力徒勞無功,無法改變自己的困境。
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的向往之情,他渴望去湘江采蘅杜,但美人卻遙隔暮云中。這句暗喻了詩人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但由于現實的阻隔,他無法達到自己的愿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現了劉三吾在明代官場中的困頓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時表達了對杜甫和王通這兩位文學前輩的景仰之情。通過對個人遭遇和理想追求的交織描繪,詩人抒發了自己的心聲,表達了對于友情、文學和美好事物的渴望。
“豈無高弟念王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xiān fù chū zhōu pàn
與先復初州判
zuǒ shēn lòu bì ěr réng lóng, jìn bèi dāo shāng gèng qiè fēng.
左身瘺痺耳仍聾,近被刀傷更怯風。
yì yǒu jiāng jūn lián dù fǔ, qǐ wú gāo dì niàn wáng tōng.
亦有將軍憐杜甫,豈無高弟念王通。
bì lú màn wǎng guò cháo shǐ, shù bó zhōng nán qiáng bìng wēng.
弊廬漫枉過朝使,束帛終難強病翁。
yù shè xiāng jiāng cǎi héng dù, měi rén yáo gé mù yún zhōng.
欲涉湘江采蘅杜,美人遙隔暮云中。
“豈無高弟念王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