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無培養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無培養恩”全詩
園工徇時好,移栽盆盎間。
屈為虬龍形,束縛苦不閑。
豈無培養恩,適性良獨難。
吁嗟梁棟材,誤為花草看。
愛之不以道,何如老空山。
分類:
作者簡介(陸容)

陸容(1436—1497),字文量,號式齋,南直隸蘇州府太倉(今屬江蘇)人。生于明英宗正統元年,卒于孝宗弘治九年,年五十九歲。性至孝,嗜書籍,與張泰、陸釴齊名,時號“婁東三鳳”。詩才不及泰、釴,而博學過之。成化二年(1466)進士,授南京主事,進兵部職方郎中。西番進獅子,請大臣往迎,容諫止之。遷浙江右參政,所至有績。后以忤權貴罷歸,卒。生平尤喜聚書和藏書,根據其藏書編次有《式齋藏書目錄》。祝允明作有《甘泉陸氏藏書目序》,稱他才高多識、雅德碩學,購書多異本。錢謙益稱他“好學,居官手不釋卷,家藏數萬卷,皆手自讎勘”。病故后,其子陸伸,字安甫,匯列其書目,并以新得者,再總為經、史、子、集,合為若干卷。著有《世摘錄》、《式齋集》、《菽園雜記》十五卷,《四庫總目》王鏊稱為明朝記事書第一;又有《式齋集》,并行于世。
《感寓》陸容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感寓》是明代作家陸容所作,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松栽青郁郁,冬夏不改顏。
園工徇時好,移栽盆盎間。
屈為虬龍形,束縛苦不閑。
豈無培養恩,適性良獨難。
吁嗟梁棟材,誤為花草看。
愛之不以道,何如老空山。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人才的思考和反思。詩中以松樹為象征,描繪了松樹冬夏常青、不受季節變化影響的特點。然后,詩人通過對園工的描寫,暗示人才在社會中的境遇。園工只顧追求時尚和眼前的利益,將松樹移植到花盆中,使其失去了原本的自由生長狀態。這使得松樹的本性受到了束縛和扭曲,無法發揮其真正的潛力。詩人借此抒發了對人才因環境和利益的限制而無法得到發展和施展才華的悲憤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松樹的形象來暗喻人才。松樹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被賦予堅強、挺拔、不屈不撓的象征,它的形象與人才的品質相契合。通過對松樹的描繪和比喻,詩人表達了對人才未能得到正確培養和施展才華的遺憾和憂慮。詩中的“園工徇時好,移栽盆盎間”暗示了社會中追求眼前利益的短視行為,這種行為對人才的發展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詩中的“屈為虬龍形,束縛苦不閑”抒發了詩人對人才受到限制和束縛的痛心之情。他認為人才應該得到適當的培養和發展的機會,而不是被誤用或限制。最后兩句“愛之不以道,何如老空山”表達了詩人對對人才的珍視和呵護,認為只有像老空山一樣能夠真正欣賞和理解人才的價值,才能真正發揮其所長。
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現了詩人對于人才被誤用和限制的憂慮之情,同時也呼吁社會能夠正確對待人才,給予他們合適的培養和發展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
“豈無培養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yù
感寓
sōng zāi qīng yù yù, dōng xià bù gǎi yán.
松栽青郁郁,冬夏不改顏。
yuán gōng xùn shí hǎo, yí zāi pén àng jiān.
園工徇時好,移栽盆盎間。
qū wèi qiú lóng xíng, shù fù kǔ bù xián.
屈為虬龍形,束縛苦不閑。
qǐ wú péi yǎng ēn, shì xìng liáng dú nán.
豈無培養恩,適性良獨難。
xū jiē liáng dòng cái, wù wèi huā cǎo kàn.
吁嗟梁棟材,誤為花草看。
ài zhī bù yǐ dào, hé rú lǎo kōng shān.
愛之不以道,何如老空山。
“豈無培養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