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無英氣可消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無英氣可消磨”全詩
心粗自不容機事,耳熱寧須托浩歌。
世味近知閑處好,宦情終覺少年多。
東橋有路通三徑,奈我才非二仲何。
¤
分類:
作者簡介(陸容)

陸容(1436—1497),字文量,號式齋,南直隸蘇州府太倉(今屬江蘇)人。生于明英宗正統元年,卒于孝宗弘治九年,年五十九歲。性至孝,嗜書籍,與張泰、陸釴齊名,時號“婁東三鳳”。詩才不及泰、釴,而博學過之。成化二年(1466)進士,授南京主事,進兵部職方郎中。西番進獅子,請大臣往迎,容諫止之。遷浙江右參政,所至有績。后以忤權貴罷歸,卒。生平尤喜聚書和藏書,根據其藏書編次有《式齋藏書目錄》。祝允明作有《甘泉陸氏藏書目序》,稱他才高多識、雅德碩學,購書多異本。錢謙益稱他“好學,居官手不釋卷,家藏數萬卷,皆手自讎勘”。病故后,其子陸伸,字安甫,匯列其書目,并以新得者,再總為經、史、子、集,合為若干卷。著有《世摘錄》、《式齋集》、《菽園雜記》十五卷,《四庫總目》王鏊稱為明朝記事書第一;又有《式齋集》,并行于世。
《和矢庵來韻(二首)》陸容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矢庵來韻(二首)》是明代作家陸容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百歲光陰已半過,
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
更無英氣可消磨。
再也沒有年輕的激情可以消耗了。
心粗自不容機事,
內心遲鈍,無法容納機會,
耳熱寧須托浩歌。
寧愿傾訴豪情于熱烈的歌聲之中。
世味近知閑處好,
對世間的滋味漸漸了解,安閑的地方最好,
宦情終覺少年多。
在官場中的情感漸漸覺得年少的情感減少。
東橋有路通三徑,
東橋有一條通向三個方向的道路,
奈我才非二仲何。
可惜我的才華不如二仲(指二仲兄弟,即指杜甫、杜牧),怎么辦呢?
詩詞的詩意主要表達了作者陸容在晚年的感慨和思考。詩詞開篇就點明了自己已經度過了一半的人生,感嘆自己已經沒有年輕時的斗志和熱情,無法再消耗自己的精力。接下來,他提到自己內心遲鈍,無法抓住機會,寧愿將自己的豪情寄托于歌聲之中。他認識到世間滋味的浮華,漸漸遠離官場的紛擾,覺得年少時的情感越來越淡薄。最后,他自謙地表示自己的才華不如杜甫和杜牧這樣的文人,對于自己的才華限制感到無奈。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年華流逝、人生閱歷和才華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作者晚年的淡然和豁達。通過對自己經歷的反思,表達了對于人生的理解和領悟。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給人以深思的啟示。
“更無英氣可消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hǐ ān lái yùn èr shǒu
和矢庵來韻(二首)
bǎi suì guāng yīn yǐ bàn guò, gèng wú yīng qì kě xiāo mó.
百歲光陰已半過,更無英氣可消磨。
xīn cū zì bù róng jī shì, ěr rè níng xū tuō hào gē.
心粗自不容機事,耳熱寧須托浩歌。
shì wèi jìn zhī xián chù hǎo, huàn qíng zhōng jué shào nián duō.
世味近知閑處好,宦情終覺少年多。
dōng qiáo yǒu lù tōng sān jìng, nài wǒ cái fēi èr zhòng hé.
東橋有路通三徑,奈我才非二仲何。
¤
“更無英氣可消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