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欲黃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渡口欲黃昏”全詩
近鐘清野寺,遠火點江村。
見雁思鄉信,聞猿積淚痕。
孤舟萬里外,秋月不堪論。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巴南舟中夜市》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巴南舟中夜市》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巴南舟中夜間觀察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離鄉之人的思念之情和對秋夜孤寂的感嘆。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渡口將近黃昏時,
回程的人們爭相涌動喧嘩。
近處傳來鐘聲清脆,
遠處點燃的火焰映照著江村。
看到雁群飛過,我想起故鄉的消息,
聽到猿猴的哭泣聲,我感受到它們的離愁。
孤舟漂泊在萬里之外,
秋夜的明月無法形容它的孤寂。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巴南舟中夜市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遠離故鄉的人們的思念之情。詩中提到的渡口黃昏時,歸人爭流喧,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匆匆歸家的場景,生動地表達了離鄉之人的思鄉之情。接著,詩中通過描繪近處清脆的鐘聲和遠處點燃的火焰,給人一種寂靜與繁華交織的感覺,展現了夜市的熱鬧景象。詩的后半部分,作者通過描述雁群飛過和猿猴的哭泣聲,表達了自己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以及對離鄉之人的同情之心。最后,詩中的孤舟萬里外和秋月不堪論,表達了作者的孤獨和對秋夜的感嘆。
整首詩意充沛,通過描繪細膩的景象和抒發真摯的情感,展現了作者對離鄉之人的思念和對孤獨的體驗。詩中的意象鮮明,語言簡練,給人以深刻的感受。這首詩詞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作者對人情世故和離鄉之苦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渡口欲黃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nán zhōu zhōng yè shì
巴南舟中夜市
dù kǒu yù huáng hūn, guī rén zhēng liú xuān.
渡口欲黃昏,歸人爭流喧。
jìn zhōng qīng yě sì, yuǎn huǒ diǎn jiāng cūn.
近鐘清野寺,遠火點江村。
jiàn yàn sī xiāng xìn, wén yuán jī lèi hén.
見雁思鄉信,聞猿積淚痕。
gū zhōu wàn lǐ wài, qiū yuè bù kān lùn.
孤舟萬里外,秋月不堪論。
“渡口欲黃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