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詔下儲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恩詔下儲闈”全詩
昨見雙魚去,今看駟馬歸。
驛帆湘水闊,客舍楚山稀。
手把黃香扇,身披萊子衣。
鵲隨金印喜,烏傍板輿飛。
勝作東征賦,還家滿路輝。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奉送李賓客荊南迎親》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送李賓客荊南迎親,
起居告未論,庭樹見斜陽。
行騎殽映少,光風歷中庭。
匝垣人煙鎖,拂檻翠華平。
朔野通春色,南冠接曙光。
信知直道士,臨淨慎檢討。
空散游遵徑,移規制天方。
歡娛恐自誤,蒼黃云未涼。
雄飛兩翰下,美麗百山傍。
落景無殊近,悠然助所將。
西春仍似舊,東水亦時芳。
時見雙魚去,期聞東鶴翔。
年華忽竟移,日月如逝川。
分袂俱已紆,傷時不暫亙。
歸來大江上,江上吳山青。
正恐季路遲,那堪燕丹脘。
鳳闕當金屋,雞群起玉京。
九陌人皆列,三街馬共鳴。
揚鞭走千里,照髮過百泉。
遠見舊父老,何煙星中逞。
童年行自疾,盜薦逆德應。
林麓無黃菊,山中婺女嬋。
星臺佳綺席,鼙鼓擊瑤帳。
南服祗應見,東壁過依依。
客中恩命待,星使異消息。
寵移青鐵載,徽讖鳳無敵。
瞻望灞陵水,那知常省脊。
洛陽煙花發,喜氣莫窮尺。
司可豈蟣蝨,群吏是雄鳥。
長騎過梓澤,擘譜桑落詩。
五陵云樹外,臨水見新畦。
屈賈風流故,石操壯死時。
雞田戰功內,萬戶馮翊知。
庾公江南子,北地宗澤推。
行春無故態,逢著恨年賊。
西與灞陵流,東尋長楸廬。
萬喜捧明首,四方青云翳。
我有荊南詔,大雅詠華夷。
《奉送李賓客荊南迎親》是唐代文學家岑參創作的一首詩,這篇詩描繪了赴不辭而別地域迎親的盛況和興奮的心情。作者通過寫景與描寫人物的方式展現了一片祥和喜慶的氛圍。
詩詞中,描繪了送行的場景,作者講述了豐富多彩的畫面,如倒映在水面上的殘陽、蔥郁的樹木,以及祥和的風景。馬嘶聲、驛站花草、樓臺宴席,生動地表達了迎親的盛況。
通過描寫親朋好友的離別和相聚,反映了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中還表達了對世情的關切,對國家榮光與亂世動蕩的描寫引發人們對社會的思考。
整首詩的語言優美流暢,描寫細膩纖巧,用詞簡練明晰。通過多樣的修辭手法和充滿節奏感的句式,使整首詩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
總體來說,這首詩刻畫了歡樂喜慶的氛圍,描繪了別離與重逢的場景,展示了作者對鄉愁和家園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探討了社會現象和對國家情況的擔憂。
“恩詔下儲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sòng lǐ bīn kè jīng nán yíng qīn
奉送李賓客荊南迎親
yíng qīn cí jiù yuàn, ēn zhào xià chǔ wéi.
迎親辭舊苑,恩詔下儲闈。
zuó jiàn shuāng yú qù, jīn kàn sì mǎ guī.
昨見雙魚去,今看駟馬歸。
yì fān xiāng shuǐ kuò, kè shè chǔ shān xī.
驛帆湘水闊,客舍楚山稀。
shǒu bà huáng xiāng shàn, shēn pī lái zi yī.
手把黃香扇,身披萊子衣。
què suí jīn yìn xǐ, wū bàng bǎn yú fēi.
鵲隨金印喜,烏傍板輿飛。
shèng zuò dōng zhēng fù, huán jiā mǎn lù huī.
勝作東征賦,還家滿路輝。
“恩詔下儲闈”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