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侯故鄉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薛侯故鄉處”全詩
歸路秦樹滅,到鄉河水流。
看君馬首去,滿耳蟬聲愁。
獻賦今未售,讀書凡幾秋。
應過伯夷廟,為上關城樓。
樓上能相憶,西南指雍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送薛弁歸河東》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薛弁歸河東
薛侯故鄉處,五老峰西頭。
歸路秦樹滅,到鄉河水流。
看君馬首去,滿耳蟬聲愁。
獻賦今未售,讀書凡幾秋。
應過伯夷廟,為上關城樓。
樓上能相憶,西南指雍州。
中文譯文:
送薛弁歸河東
薛侯故鄉之處,在五老峰的西頭。
歸途經過的秦樹已經枯萎,回到故鄉的河水依舊流動。
看著你馬首離去,耳中充滿了蟬鳴的哀愁。
獻上的賦詩至今還未賣出,讀書已經數幾秋。
你應該會經過伯夷的廟,去往關城樓上。
樓上的人能夠彼此懷念,西南方向指向著雍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岑參寫給薛弁的送別之作。詩中通過描述薛弁離開故鄉歸河東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薛弁離別的愁緒和思念之情。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薛弁故鄉的位置,并寫出了五老峰的景象,為后續描寫打下基礎。接下來,詩人寫出歸途中秦樹的凋零和故鄉河水依舊流動的情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來暗示人事經歷的變化。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詩人對薛弁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人觀望薛弁離去的馬首,耳中充滿了蟬鳴的愁緒,體現了對別離的痛苦之情。詩人提及獻上的賦詩至今未賣出,讀書已過了幾個秋天,突顯了薛弁的學識和才華。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薛弁返回關城樓的期待和回憶,樓上的人能夠相互懷念,也說明了詩人對薛弁的友情和希望。西南方向指向雍州,象征著薛弁的前程和成就。
整首詩情感真摯,抒發了詩人對薛弁離別的思念之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與人事經歷的變化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重和期待。
“薛侯故鄉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uē biàn guī hé dōng
送薛弁歸河東
xuē hóu gù xiāng chù, wǔ lǎo fēng xī tóu.
薛侯故鄉處,五老峰西頭。
guī lù qín shù miè, dào xiāng hé shuǐ liú.
歸路秦樹滅,到鄉河水流。
kàn jūn mǎ shǒu qù, mǎn ěr chán shēng chóu.
看君馬首去,滿耳蟬聲愁。
xiàn fù jīn wèi shòu, dú shū fán jǐ qiū.
獻賦今未售,讀書凡幾秋。
yīng guò bó yí miào, wèi shàng guān chéng lóu.
應過伯夷廟,為上關城樓。
lóu shàng néng xiāng yì, xī nán zhǐ yōng zhōu.
樓上能相憶,西南指雍州。
“薛侯故鄉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