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疑九坂接天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疑九坂接天回”全詩
望窮渤海來何暮,怨入秦庭哭未哀。
箐樾轉深嵎虎橫,煙霜剛趁野鷹來。
登高怕看霄垠赤,池已燔魚路燼。
¤
分類:
《甲戌冬懷二首》阮漢聞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甲戌冬懷二首》是明代阮漢聞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處三江掛席開,
長疑九坂接天回。
望窮渤海來何暮,
怨入秦庭哭未哀。
箐樾轉深嵎虎橫,
煙霜剛趁野鷹來。
登高怕看霄垠赤,
池已燔魚路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甲戌年冬天的懷念之情。詩的第一句"何處三江掛席開"意味著作者不知道三江的具體位置,卻看到天空中擺開了一幅席子,暗示著人間和天空之間的交織。"長疑九坂接天回"表達了作者對九坂山的懷念,九坂山是明代京城北京的西北方向的一座山,作者疑心九坂山似乎與天空相接。
下一句"望窮渤海來何暮"描述了作者望眼欲窮,卻看不到渤海的歸來,暗示著作者內心的孤寂和失望。"怨入秦庭哭未哀"中的"怨"表達了作者的不滿和悲傷,似乎他的怨聲傳入秦庭,卻沒有引起真正的關注和同情。
接下來的兩句"箐樾轉深嵎虎橫,煙霜剛趁野鷹來"描繪了自然界的景象,箐樾轉深指山谷越來越深,嵎虎橫表示山中的虎兒橫行霸道,煙霜趁著野鷹的到來強勢侵襲。這些景象與作者內心的憂愁和不安相呼應,加深了詩詞的感染力。
最后兩句"登高怕看霄垠赤,池已燔魚路燼"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憂慮和迷茫。作者登上高處,卻害怕看到天空的邊際變得血紅,這可能是暗示著社會動蕩和不安。"池已燔魚路燼"意味著池塘已經干涸,魚兒已經死去,原本的路徑已經燼滅,這可能象征著作者對美好時光的回憶和失去。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和意象的交織來表達作者內心的愁緒和憂慮,展示了明代時期社會動蕩和個人困境的寫照,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長疑九坂接天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 xū dōng huái èr shǒu
甲戌冬懷二首
hé chǔ sān jiāng guà xí kāi, zhǎng yí jiǔ bǎn jiē tiān huí.
何處三江掛席開,長疑九坂接天回。
wàng qióng bó hǎi lái hé mù, yuàn rù qín tíng kū wèi āi.
望窮渤海來何暮,怨入秦庭哭未哀。
qìng yuè zhuǎn shēn yú hǔ héng, yān shuāng gāng chèn yě yīng lái.
箐樾轉深嵎虎橫,煙霜剛趁野鷹來。
dēng gāo pà kàn xiāo yín chì, chí yǐ fán yú lù jìn.
登高怕看霄垠赤,池已燔魚路燼。
¤
“長疑九坂接天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