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種南湖十畝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種南湖十畝菱”全詩
筍鄉嗜久枯同竹,梵夾翻多瘦亦僧。
葷血斷來余紫蓼,衣冠拋盡只朱藤。
荒蕪田業關何事,已種南湖十畝菱。
¤
分類:
《覽鏡七首》陶望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覽鏡七首》是明代陶望齡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食柏生香事有征,
吾生物化豈無憑。
筍鄉嗜久枯同竹,
梵夾翻多瘦亦僧。
葷血斷來余紫蓼,
衣冠拋盡只朱藤。
荒蕪田業關何事,
已種南湖十畝菱。
譯文:
吃下柏樹的芽兒,產生了香氣,這表明了有征兆的事情;
我的生命經歷了物質的變化,豈會沒有依據。
生長在筍鄉,喜歡長久的干癟像竹子一樣,
梵夾(僧侶的衣物)翻動時,也多是瘦弱的僧人。
新鮮的鮮血一旦停止,只余下紫色的蓼草,
拋棄了衣冠的華麗,只剩下紅色的藤蔓。
荒蕪了田地和產業,關心什么大事呢,
已經在南湖種植了十畝的菱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物質變化和人生的思考。作者通過食用柏樹的芽兒產生香氣這一現象,暗示了生活中一些微小的跡象和線索,可能預示著未來的變化和發展。作者認為自己的生命也經歷了物質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必然有一定的依據和根據。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作者生活在筍鄉,喜歡長久的干癟,就像竹子一樣。這里的竹子象征著堅韌和不屈的品質。梵夾翻動時,多是瘦弱的僧人,這可能是在暗示人們追求精神境界的同時,也常常忽略了對物質生活的關注。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葷血斷絕后,只余下紫色的蓼草,拋棄了華麗的衣冠,只剩下紅色的藤蔓。這里可以理解為一種對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的放棄,將重心轉向更加純粹和樸實的東西。
最后兩句提到田地和產業荒蕪,問關心這些有何意義,而已經在南湖種植了十畝的菱角。這里展示了作者對物質追求的淡化,將注意力轉向了自然和簡單的生活,寄托了對寧靜和內心平和的向往。
總體上,這首詩詞通過對物質變化和人生追求的思考,表達了對精神境界和內心平和的追求,呼喚人們不要被表面的華麗所迷惑,而真正關注內心的追求和人生的意義。
“已種南湖十畝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ǎn jìng qī shǒu
覽鏡七首
shí bǎi shēng xiāng shì yǒu zhēng, wú shēng wù huà qǐ wú píng.
食柏生香事有征,吾生物化豈無憑。
sǔn xiāng shì jiǔ kū tóng zhú, fàn jiā fān duō shòu yì sēng.
筍鄉嗜久枯同竹,梵夾翻多瘦亦僧。
hūn xuè duàn lái yú zǐ liǎo, yì guān pāo jǐn zhǐ zhū téng.
葷血斷來余紫蓼,衣冠拋盡只朱藤。
huāng wú tián yè guān hé shì, yǐ zhǒng nán hú shí mǔ líng.
荒蕪田業關何事,已種南湖十畝菱。
¤
“已種南湖十畝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