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轅門列戟飛秋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轅門列戟飛秋霜”全詩
敲冰飲馬萬蹄裂,旄頭白日寒無光。
胡笳叫屈角聲死,短兵戰過交河水。
不恤身為塞下磷,孤光還照長城里。
分類:
《塞下曲》田藝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塞下曲》是明代詩人田藝蘅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黑風卷起太行山的沙塵,
守邊關的軍門排列著戰戟,秋霜飛舞。
敲擊冰層,喝馬的蹄子都裂開了,
旗幟的頂端在寒冷的白日中失去了光芒。
胡笳聲響,角聲在死寂中消逝,
短兵相接,戰斗已經蔓延到交河水邊。
無人在乎邊塞上的艱難,
孤立的燈光仍然照耀著長城內部。
詩意:
《塞下曲》描繪了明代邊塞上的戰爭景象和軍民的艱辛生活。詩中以太行山為背景,描寫了黑風卷起的沙塵和軍門上列著戰戟的景象。同時,詩人通過描繪冰層被敲擊而馬蹄裂開、旗幟失去光芒的形象,表達了戰爭的殘酷和邊塞守軍的堅韌。胡笳和角聲的鳴叫,象征著戰斗的慘烈和死亡的無奈。盡管邊塞上的人們承受著艱辛和犧牲,但他們的努力和光芒仍然照耀著長城內部。
賞析:
《塞下曲》通過獨特的描寫手法和形象的對比,展現了邊塞上戰爭的殘酷和邊塞守軍的堅韌精神。詩中的黑風、沙塵、冰層等形象,使讀者感受到了邊塞地區的嚴酷環境和戰爭的摧殘。而詩中的胡笳聲和角聲,則展示了戰斗的殘酷和無奈,給人以深思。
然而,詩人通過描寫孤立的燈光仍然照耀長城內部的形象,表達了邊塞守軍的堅守和犧牲精神。這種形象的對比使詩中呈現出一種悲壯和堅韌的情感,讓人感受到邊塞人民的堅毅和忍耐。
整體而言,田藝蘅的《塞下曲》以雄渾的筆墨描繪了明代邊塞上的戰爭景象,展示了邊塞守軍的英勇和犧牲精神。通過詩中形象的對比和細膩的描寫,使讀者深入感受到了那個時代邊塞人民的艱辛和堅韌,同時也引起了人們對和平的思考與珍惜。
“轅門列戟飛秋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i xià qū
塞下曲
hēi fēng juǎn shā píng tài xíng, yuán mén liè jǐ fēi qiū shuāng.
黑風卷沙平太行,轅門列戟飛秋霜。
qiāo bīng yìn mǎ wàn tí liè, máo tóu bái rì hán wú guāng.
敲冰飲馬萬蹄裂,旄頭白日寒無光。
hú jiā jiào qū jiǎo shēng sǐ, duǎn bīng zhàn guò jiāo hé shuǐ.
胡笳叫屈角聲死,短兵戰過交河水。
bù xù shēn wéi sāi xià lín, gū guāng hái zhào cháng chéng lǐ.
不恤身為塞下磷,孤光還照長城里。
“轅門列戟飛秋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