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丹若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流光丹若木”全詩
東西幾萬里,倒影射蒙谷。
嘗聞瀛海上,半夜見日浴。
如何北荒外,乃有龍銜燭。
分類:
《讀山海經(二首)》童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山海經(二首)》
白日出扶桑,流光丹若木。
東西幾萬里,倒影射蒙谷。
嘗聞瀛海上,半夜見日浴。
如何北荒外,乃有龍銜燭。
詩詞的中文譯文:
白天從扶桑升起,紅光如同燃燒的木頭。
東西南北延伸數萬里,倒影映照在蒙谷之中。
曾聽聞在瀛海之上,半夜能夠看到太陽沐浴。
北方的荒野之外,竟有龍托起蠟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奇幻而神秘的場景,以山海經為背景,表達了作者童冀對于自然奇觀和神話傳說的向往和想象。
首先,詩的開篇提到“白日出扶桑”,扶桑是古代東方太陽的別稱,意味著太陽從東方升起,給人一種明亮的感覺。接著,描述了光芒如同燃燒的木頭一般,形容了太陽的光輝明亮而溫暖。
接下來,詩人以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延伸來描繪廣闊的地域范圍,表現出山海經中所描述的神秘而遼闊的世界。特別是“倒影射蒙谷”,給人一種倒影映照在深谷之中的景象,進一步增強了神秘感。
第三和第四句描述了瀛海,瀛海是古代神話中的東方海洋,傳說中有仙鳥和神獸居住。詩中提到半夜能夠看到太陽沐浴,這是一種超乎常理的奇觀,體現了作者對于自然界的幻想和想象力。
最后兩句則描繪了北方的荒野之外出現了龍銜蠟燭的景象,進一步強調了奇幻的氛圍和傳說中的神秘生物。
整首詩以流暢的句式和形象的描寫,展示了作者童冀對于山海經中奇幻世界的向往和想象,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對于自然和神話的浪漫情懷。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想象力和意境,為讀者帶來了一次神秘而美妙的閱讀體驗。
“流光丹若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shān hǎi jīng èr shǒu
讀山海經(二首)
bái rì chū fú sāng, liú guāng dān ruò mù.
白日出扶桑,流光丹若木。
dōng xī jǐ wàn lǐ, dào yǐng shè méng gǔ.
東西幾萬里,倒影射蒙谷。
cháng wén yíng hǎi shàng, bàn yè jiàn rì yù.
嘗聞瀛海上,半夜見日浴。
rú hé běi huāng wài, nǎi yǒu lóng xián zhú.
如何北荒外,乃有龍銜燭。
“流光丹若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