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發未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兒發未燥”全詩
自非秉明哲,盛名安足保。
憶君堂前柏,我兒發未燥。
蹉跎兩鬢衰,立身恨不早。
而中恐無聞,柏今已合抱。
草木本無情,此意向誰道。
分類:
《雜詩(二首)》童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雜詩(二首)》
人生天地間,每向憂患老。
自非秉明哲,盛名安足保。
憶君堂前柏,我兒發未燥。
蹉跎兩鬢衰,立身恨不早。
而中恐無聞,柏今已合抱。
草木本無情,此意向誰道。
中文譯文:
人生在天地之間,總是面對憂愁和困苦而變老。
如果不具備明智的智慧,輝煌的名聲又能有多大的保障呢?
我懷念你堂前的柏樹,我兒的頭發還沒有長齊。
歲月的流逝使我頹廢,立志為人卻感嘆時光不早。
然而我擔心我的詩作無人問津,柏樹現在已經合抱成林。
草木本沒有感情,我這樣的意思向誰訴說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童冀的作品,包含了兩首雜體詩。詩人通過描寫人生的無奈和憂患,表達了對名聲和成就的思考,以及個人的悲憤和無奈之情。
首先,詩人表達了人生在面對憂愁和困苦時,不可避免地會變老。這是對人生的現實揭示,暗示了生活中的痛苦和掙扎。
詩人接著提到,即使名聲輝煌,也不能真正保障幸福和安全。他認為只有具備明智的智慧,才能在困境中保持穩定和堅強。
在第二首詩中,詩人回憶起堂前的柏樹,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自己兒時的記憶。他的兒子還年幼,頭發還沒有長齊,而自己卻感到歲月的衰老和時光的匆忙。
詩人抒發了對自己遲來的成就的遺憾和無奈,希望能夠早日立身做事,但同時又擔心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可能無法得到認可和傳承。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對草木無情的理解,詩人感嘆自己的內心苦悶和無法訴說的心情。他在問自己,這樣的思考和感慨又能向誰傾訴呢?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掙扎,以及對名聲和成就的思考。它表達了詩人的悲憤和無奈之情,以及對時光流逝和個人價值的反思。
“我兒發未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èr shǒu
雜詩(二首)
rén shēng tiān dì jiān, měi xiàng yōu huàn lǎo.
人生天地間,每向憂患老。
zì fēi bǐng míng zhé, shèng míng ān zú bǎo.
自非秉明哲,盛名安足保。
yì jūn táng qián bǎi, wǒ ér fā wèi zào.
憶君堂前柏,我兒發未燥。
cuō tuó liǎng bìn shuāi, lì shēn hèn bù zǎo.
蹉跎兩鬢衰,立身恨不早。
ér zhōng kǒng wú wén, bǎi jīn yǐ hé bào.
而中恐無聞,柏今已合抱。
cǎo mù běn wú qíng, cǐ yì xiàng shuí dào.
草木本無情,此意向誰道。
“我兒發未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