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心雜響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疑心雜響聞”全詩
秋來倚林閣,日看度江云。
客況層苔老,疑心雜響聞。
遙知溪墅月,坐少一人分。
分類:
《早秋客舍憶故山》王醇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秋客舍憶故山》是明代詩人王醇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處非如寄,
一山安足云。
秋來倚林閣,
日看度江云。
客況層苔老,
疑心雜響聞。
遙知溪墅月,
坐少一人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早秋時節客居客舍時懷念故鄉山水的情感。作者感嘆無論身在何處,都有像這樣的客居之所,只要有一座山,便足以安撫心靈。秋天來臨時,作者倚在林閣上,每天都可以看著江上的云彩飄蕩。客居的環境雖然古老而被苔蘚所覆蓋,但仍能聽到心中的疑慮和雜音。遠方的人們也可以想象到作者坐在溪邊的居所,望著明亮的月光,唯獨少了一個人的陪伴。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作者通過描繪客居的環境和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對故鄉山水的眷戀和對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第一句“何處非如寄”表達了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找到一處像家一樣的地方,這里的“寄”指的是臨時寄居之地。作者通過這句話傳達了人們在旅途中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安身之處的渴望。
接下來的“一山安足云”表達了作者對山水的熱愛和對自然的依賴,只需一座山峰,便足以讓人心安。
在描寫秋天的景色時,作者選擇了倚在林閣上,觀賞江上的云彩。這種景象使人感受到秋天的寧靜和美麗,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享受。
接下來的兩句“客況層苔老,疑心雜響聞”描繪了客居環境的古老和靜謐,屋子上覆蓋著厚厚的苔蘚,也帶有作者內心的疑慮和雜音,暗示了作者在客居時仍然思念故鄉和親人朋友。
最后兩句“遙知溪墅月,坐少一人分”通過描繪作者坐在溪邊的居所,望著明亮的月光,表達了作者思念親人朋友的情感,感嘆在這樣美麗的景色下,卻缺少一個陪伴者。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詞句表達了作者的情感,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客居環境,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親人朋友的溫暖之情,給人以深深的感動和共鳴。
“疑心雜響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qiū kè shè yì gù shān
早秋客舍憶故山
hé chǔ fēi rú jì, yī shān ān zú yún.
何處非如寄,一山安足云。
qiū lái yǐ lín gé, rì kàn dù jiāng yún.
秋來倚林閣,日看度江云。
kè kuàng céng tái lǎo, yí xīn zá xiǎng wén.
客況層苔老,疑心雜響聞。
yáo zhī xī shù yuè, zuò shǎo yī rén fēn.
遙知溪墅月,坐少一人分。
“疑心雜響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