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歸路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塘歸路轉”全詩
禪心超忍辱,梵語問多羅。
松竹閑僧老,云煙晚日和。
寒塘歸路轉,清磬隔微波。
作者簡介(李嘉祐)
李嘉祐,字從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天寶七年(748)進士,授秘書正字。
《奉陪韋潤州游鶴林寺》李嘉祐 翻譯、賞析和詩意
韋潤州游鶴林寺,江城附近的一座野寺,
兩面掛著雙旌,五匹馬奔過。
僧的禪心勝過任何恥辱的忍受,
他用梵語向多羅問題追問。
松樹和竹子,老僧人優哉游哉,
云煙和晚霞交相輝映。
回家的路經過寒靜的池塘,
清脆的磬聲穿過微波。
譯文:
陪同韋潤州游覽鶴林寺,
寺廟在江城附近,離城很近。
寺門兩邊掛著雙旌,五匹馬奔馳而過。
僧人的禪心能夠超越一切侮辱的忍受,
他用梵語向多羅提問。
松竹是在寺廟中格外安靜的地方,
老僧人悠閑地品味生活,
云煙和晚霞共同映襯著寺廟。
離開寺廟,經過寒靜的池塘,
清脆的磬聲隔著微波傳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游覽鶴林寺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寧靜美麗的景象。詩人以簡練而優美的語言表達了對自然和禪宗的理解和贊美。
詩中描繪的鶴林寺是一座位于江城附近的野寺,與城市相近卻能保持一片寧靜。寺門上掛著雙旌,象征寺廟的尊嚴和莊嚴。五匹馬匆匆奔過,展示了城市的繁忙和寺廟的清靜之間的對比。
詩人通過描寫禪僧的禪心,贊美了禪宗的境界。禪心超越了一切侮辱和忍受,使人能夠超脫紛擾,獲得內心的寧靜與平和。詩人用梵語和多羅對話,展示了禪宗的智慧和深度。
詩中的松竹、云煙和晚霞等自然意象,烘托出寺廟的寧靜和美麗。老僧人閑適地游蕩在松竹之間,享受著大自然的神奇和寧靜。云煙和晚霞交相輝映,渲染出一幅寧靜而美麗的景色。
最后,詩人描述了回家的路途。經過寒塘,清脆的磬聲隔著微波傳來,給人一種寧靜、平和的感覺。這符合佛教的教義,也表達了詩人對寧靜與平和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寺廟的寧靜和禪宗的境界,表達了詩人對禪宗和寧靜生活的向往和贊美。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的描繪,從而表達了對內心寧靜與平和的追求。
整首詩詞旨在向讀者傳達一種追求內心寧靜與平和的理念,通過描寫寺廟、禪心、自然景色等來表達詩人對禪宗境界和寧靜生活的贊美和向往。同時,通過對比城市繁忙與寺廟寧靜的對比,呼吁人們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平和。
“寒塘歸路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péi wéi rùn zhōu yóu hè lín sì
奉陪韋潤州游鶴林寺
yě sì jiāng chéng jìn, shuāng jīng wǔ mǎ guò.
野寺江城近,雙旌五馬過。
chán xīn chāo rěn rǔ, fàn yǔ wèn duō luó.
禪心超忍辱,梵語問多羅。
sōng zhú xián sēng lǎo, yún yān wǎn rì hé.
松竹閑僧老,云煙晚日和。
hán táng guī lù zhuǎn, qīng qìng gé wēi bō.
寒塘歸路轉,清磬隔微波。
“寒塘歸路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