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為全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文若為全德”全詩
論公長不宰,因病得無生。
大夢依禪定,高墳共化城。
自應憐寂滅,人世但傷情。
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檻時。
蜀侯供廟略,漢主缺臺司。
車馬行仍止,笳簫咽又悲。
今年杜陵陌,殄瘁百花遲。
分類:
作者簡介(李嘉祐)
李嘉祐,字從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天寶七年(748)進士,授秘書正字。
《故燕國相公挽歌二首》李嘉祐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故燕國相公挽歌二首
文若為全德,留侯是重名。
論公長不宰,因病得無生。
大夢依禪定,高墳共化城。
自應憐寂滅,人世但傷情。
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檻時。
蜀侯供廟略,漢主缺臺司。
車馬行仍止,笳簫咽又悲。
今年杜陵陌,殄瘁百花遲。
這首詩由李嘉祐創作,是一首挽歌,表達了對故燕國相公的哀悼之情。
第一句“文若為全德,留侯是重名”,描述相公為人品德高尚,被譽為留侯(即諸葛亮)重名。
第二句“論公長不宰,因病得無生”,指出相公為政務游刃有余,但因病而失去生命。
第三句“大夢依禪定,高墳共化城”,表達了對相公的尊敬和思念,將相公比喻為一個偉大的夢想,而相公的墳墓成為一個莊嚴的城市。
第四句“自應憐寂滅,人世但傷情”,表達了對相公的哀思之情,相公的離去使人世間充滿了悲傷。
第五句“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檻時”,描繪了相公執政的時代是一個和諧平衡的時期,而相公的離去使得這個時代失去了平衡。
第六句“蜀侯供廟略,漢主缺臺司”,指出相公具有蜀漢之間疆域的一項重要政績,而喪失相公的領導將使漢朝的大政治掌控遭到缺失。
第七句“車馬行仍止,笳簫咽又悲”,描述了當相公去世后,車馬行止,樂器停奏的場景,象征著人們對相公的哀悼之情。
最后兩句“今年杜陵陌,殄瘁百花遲”,寫出了詩人的悲痛之情,表達了相公去世后的世界變得荒蕪寂靜,百花凋零。
這首詩以凄涼的筆調和哀思之情,表達了對故燕國相公的哀悼之情,反映了詩人對逝去事物的深深憂傷和對生命無常的思考。同時,通過對相公的贊美和表達,也展示了人們對偉大人物的崇敬和對社會和諧的向往。
“文若為全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ù yān guó xiàng gōng wǎn gē èr shǒu
故燕國相公挽歌二首
wén ruò wéi quán dé, liú hóu shì zhòng míng.
文若為全德,留侯是重名。
lùn gōng zhǎng bù zǎi, yīn bìng dé wú shēng.
論公長不宰,因病得無生。
dà mèng yī chán dìng, gāo fén gòng huà chéng.
大夢依禪定,高墳共化城。
zì yīng lián jì miè, rén shì dàn shāng qíng.
自應憐寂滅,人世但傷情。
gòng měi chí héng rì, jiē yán zhé kǎn shí.
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檻時。
shǔ hóu gōng miào lüè, hàn zhǔ quē tái sī.
蜀侯供廟略,漢主缺臺司。
chē mǎ xíng réng zhǐ, jiā xiāo yàn yòu bēi.
車馬行仍止,笳簫咽又悲。
jīn nián dù líng mò, tiǎn cuì bǎi huā chí.
今年杜陵陌,殄瘁百花遲。
“文若為全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