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帝不辭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謁帝不辭遠”全詩
蔡州新戰罷,郢路去人稀。
謁帝不辭遠,懷親空有違。
孤舟看落葉,平楚逐斜暉。
北闕見端冕,南臺當繡衣。
唯余播遷客,只伴鷓鴣飛。
分類:
作者簡介(李嘉祐)
李嘉祐,字從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天寶七年(748)進士,授秘書正字。
《送評事十九叔入秦》李嘉祐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評事十九叔入秦
白露沾蕙草,王孫轉憶歸。
蔡州新戰罷,郢路去人稀。
謁帝不辭遠,懷親空有違。
孤舟看落葉,平楚逐斜暉。
北闕見端冕,南臺當繡衣。
唯余播遷客,只伴鷓鴣飛。
譯文:
送十九叔入秦
白露灑滿芳草,王孫心中回憶起歸鄉之路。
蔡州的戰爭剛剛結束,郢路上行人稀少。
他去朝見帝王,不顧長途勞頓。
心中懷念親人,卻空有思念之情。
孤舟漂泊看著落葉,陽光斜照著平楚之地。
北方宮闕見到皇帝的威嚴,南方臺庭當中有繡衣美人。
他只是一個流離失所的旅人,只有鷓鴣為伴飛翔。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李嘉祐的作品,描述了一個送別親人離去的場景。詩人以秋天的景色為背景,運用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人物心境的表達,展現了離別的苦澀和思念之情。
首先,詩中的白露和蕙草暗示了秋天的氛圍,白露是秋季的一種自然現象,蕙草則是秋天的花草之一,這種景象暗示著季節的變遷和離別的臨近。
接著,詩人描寫了王孫離別的情景。蔡州的戰爭告一段落,郢路上行人稀少,這個背景下,王孫決定離開,去遠方謁見帝王。他不顧旅途的辛勞,卻心中思念著親人,這種內心的矛盾和違背讓人感到沉重和無奈。
在孤舟中看著落葉,追逐著斜暉,詩人表達了王孫內心的孤獨和迷茫。落葉的飄零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斜暉則暗示著時光的逝去和希望的漸行漸遠。
最后兩句描寫了北方和南方的景象,北方有端冕的皇帝,南方則有繡衣的美人,這里是對權勢和美麗的隱喻。而王孫只是一個播遷的旅客,只有鷓鴣為伴,強調了他的孤獨和無依無靠。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細膩的描寫和細致入微的心理刻畫,表達了離別的痛苦和思念的情感。同時,通過描寫王孫的境遇和內心的掙扎,反映了人在離別時的無奈和迷茫。這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人生離別和無常的啟示。
“謁帝不辭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píng shì shí jiǔ shū rù qín
送評事十九叔入秦
bái lù zhān huì cǎo, wáng sūn zhuǎn yì guī.
白露沾蕙草,王孫轉憶歸。
cài zhōu xīn zhàn bà, yǐng lù qù rén xī.
蔡州新戰罷,郢路去人稀。
yè dì bù cí yuǎn, huái qīn kōng yǒu wéi.
謁帝不辭遠,懷親空有違。
gū zhōu kàn luò yè, píng chǔ zhú xié huī.
孤舟看落葉,平楚逐斜暉。
běi quē jiàn duān miǎn, nán tái dāng xiù yī.
北闕見端冕,南臺當繡衣。
wéi yú bō qiān kè, zhǐ bàn zhè gū fēi.
唯余播遷客,只伴鷓鴣飛。
“謁帝不辭遠”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