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血成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淮血成河”全詩
荊湖骨如山,江淮血成河。
道路斷絕可奈何?君行將何之?欲投遼東去,卻向海上過
。
行不得哥,海水能可測?只今平地皆風波。
分類:
《禽言次王季野》王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禽言次王季野》
行不得哥,乾坤滿眼紛干戈。
荊湖骨如山,江淮血成河。
道路斷絕可奈何?君行將何之?
欲投遼東去,卻向海上過。
行不得哥,海水能可測?
只今平地皆風波。
中文譯文:
無法前行啊,世間充滿紛爭和戰亂。
荊蠻之地骨堆如山,江淮之間血流成河。
道路被斷絕,可如何是好?君將何去之?
想要投奔遼東,卻只能穿越海洋。
無法前行啊,海水又能測量嗎?
如今連平原上也是風波滾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明代詩人王祎創作的作品,通過描繪亂世的景象和人們無法自由行動的困境,表達了對社會動蕩和個人命運無奈的感慨。
詩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戰亂頻繁的景象。乾坤滿眼紛干戈,荊湖骨如山,江淮血成河,形容了亂世中無盡的戰爭和死亡。作者通過這種夸張的描寫,突出了社會的動蕩和殘酷。
詩中的主人公面臨著道路的斷絕和無法自由行動的困境,詢問君主將要去何處。這表達了對命運的無奈和對未來的迷茫。作者以自己的詩意暗示了亂世的困境,同時也對當時的政治局勢進行了隱晦的批判。
最后兩句"欲投遼東去,卻向海上過。行不得哥,海水能可測?只今平地皆風波。"以對比的手法,表達了在亂世中即使選擇逃亡,也難以找到安寧之地。海水的測量象征著對未知的探索和不確定性。"只今平地皆風波"則形象地描繪了亂世的局面,無處不是風波動蕩。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獨特的表達方式,以戰亂和困境為背景,傳達了作者對亂世現狀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和感嘆。同時,也反映了明代社會的動蕩和不安。
“江淮血成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yán cì wáng jì yě
禽言次王季野
xíng bù dé gē, qián kūn mǎn yǎn fēn gān gē.
行不得哥,乾坤滿眼紛干戈。
jīng hú gǔ rú shān, jiāng huái xuè chéng hé.
荊湖骨如山,江淮血成河。
dào lù duàn jué kě nài hé? jūn xíng jiāng hé zhī? yù tóu liáo dōng qù, què xiàng hǎi shàng guò
道路斷絕可奈何?君行將何之?欲投遼東去,卻向海上過
.
。
xíng bù dé gē, hǎi shuǐ néng kě cè? zhǐ jīn píng dì jiē fēng bō.
行不得哥,海水能可測?只今平地皆風波。
“江淮血成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