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中消息近何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回中消息近何如”全詩
灞上將軍真戲爾,回中消息近何如。
祥麟誰見游郊藪,塞雁空聞有帛書。
澤國西風秋正急,有人東望憶鱸魚。
分類:
作者簡介(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謚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年以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旋即便致仕歸鄉。四方人士求詩文書畫者,絡繹道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九十歲。有《甫田集》。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秋興》文徵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秋興》
朝代:明代
作者:文徵明
浮云奄忽互相逾,北首長安萬里余。
灞上將軍真戲爾,回中消息近何如。
祥麟誰見游郊藪,塞雁空聞有帛書。
澤國西風秋正急,有人東望憶鱸魚。
中文譯文:
飄浮的云彼此迅速穿越,從北方看長安城還有萬里之遙。
灞上的將軍啊,你真的嬉戲得意嗎?回到中原,近況如何?
祥瑞的麟獸,有誰見過它在郊野和藪林中游蕩?塞北的候鳥雖然聽說有人送來了錦緞的書信。
澤國的西風秋天正猛烈,有人向東望著,懷念著那親近的鱸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文徵明的作品,以描繪秋天的景象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之情。
詩的開頭描述了浮云快速穿越的景象,以此象征時間的流逝和變幻無常。北方的長安城距離詩人所在的地方有萬里之遙,強調了離鄉背井的孤寂和遠離故鄉的痛苦。
接著詩人提到了灞上的將軍,暗示了自己離鄉之后的境遇。將軍在回到中原之前在灞上玩耍,回中原后的近況如何,詩中并未交代,留下了一種懸念和思考。
詩中出現了祥麟和塞雁的形象。祥麟是傳說中吉祥的神獸,詩人問道:有誰見過祥麟在野外游蕩?這里既有對傳統傳說的追思,也有對奇跡和希望的渴望。塞雁則象征著遠方的消息,詩中說塞雁雖然聽說有人帶來了消息,但并未詳細交代內容,增添了一層神秘感。
最后兩句描述了澤國的西風秋天的猛烈和詩人思鄉的情感。有人向東望著,懷念著故鄉的鱸魚,表達了對家鄉風土和美好回憶的眷戀之情。
整首詩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遠方的渴望。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相融合,給讀者帶來一種深情的美感。
“回中消息近何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xìng
秋興
fú yún yǎn hū hù xiāng yú, běi shǒu cháng ān wàn lǐ yú.
浮云奄忽互相逾,北首長安萬里余。
bà shàng jiàng jūn zhēn xì ěr, huí zhōng xiāo xī jìn hé rú.
灞上將軍真戲爾,回中消息近何如。
xiáng lín shuí jiàn yóu jiāo sǒu, sāi yàn kōng wén yǒu bó shū.
祥麟誰見游郊藪,塞雁空聞有帛書。
zé guó xī fēng qiū zhèng jí, yǒu rén dōng wàng yì lú yú.
澤國西風秋正急,有人東望憶鱸魚。
“回中消息近何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