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誰復奠清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杯誰復奠清明”全詩
白楊夜雨墓門冷,青草暮云山路平。
半碣舊曾題歲月,一杯誰復奠清明。
隔鄰石馬嘶風立,來往何人識姓名。
分類:
《道場山拜孫太初墓》徐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道場山拜孫太初墓》是明代徐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孤墳三尺土欲傾,
拜先生以表崇敬。
白楊夜雨冷墓門,
青草暮云山路平。
碣上曾題歲月遠,
清明時誰來奠酒?
隔鄰石馬嘶風立,
行人何人識姓名?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徐勃在道場山拜訪孫太初墓時的情景。孤墳雖然只有三尺高,但土地卻似乎要傾倒。徐勃因為對先生的崇敬之情,以辭章表達自己的敬意。夜晚,白楊樹下的雨水淋濕了墓門,墓地顯得更加冷寂。山路上青草茂盛,夕陽下的云彩平緩而美麗。碑上曾經刻著的字跡已經遠去,歲月流轉讓人感嘆。而在清明節時,誰會來敬奠酒水呢?隔鄰處的石馬在風中嘶鳴,行人經過卻不認識這里的名字。
賞析:
該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寂靜而凄美的墓地景象,展現了作者對逝去的先賢的敬仰之情。詩中運用了寥寥數語,卻勾勒出了墓地的冷寂和歲月的滄桑。通過寫景,表達了對先生的追思和敬仰,同時也抒發了對光陰流逝的感慨。詩中的“白楊夜雨冷墓門”和“青草暮云山路平”等描寫手法巧妙地營造出了墓地的凄涼氛圍。最后兩句“隔鄰石馬嘶風立,行人何人識姓名?”則表達了作者對先賢的無名與被遺忘的憂慮,以及對人們對歷史文化的缺失和忽視之感。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墓地景象的描寫,傳達了對先賢的崇敬之情和對歷史文化的憂思。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生命的思考和對個體存在的價值感的反思。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精練的意境,展示了徐勃獨特的寫作風格,使讀者在幾句簡短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濃郁的情感和深遠的意蘊。
“一杯誰復奠清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chǎng shān bài sūn tài chū mù
道場山拜孫太初墓
sān chǐ gū fén tǔ yù qīng, què yīn cí fù bài xiān shēng.
三尺孤墳土欲傾,卻因辭賦拜先生。
bái yáng yè yǔ mù mén lěng, qīng cǎo mù yún shān lù píng.
白楊夜雨墓門冷,青草暮云山路平。
bàn jié jiù céng tí suì yuè, yī bēi shuí fù diàn qīng míng.
半碣舊曾題歲月,一杯誰復奠清明。
gé lín shí mǎ sī fēng lì, lái wǎng hé rén shí xìng míng.
隔鄰石馬嘶風立,來往何人識姓名。
“一杯誰復奠清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