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未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梅花落未休”全詩
不須三弄徹,對月淚先流。
楊柳飄還合,梅花落未休。
鄉心已無限,況復在邊州。
分類:
作者簡介(楊士奇)

楊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謚文貞,漢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余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并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后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聞角》楊士奇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角》是明代楊士奇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風靜了,夜晚在周廬,我聽到營門處吹響了角號,心中涌起了憂愁。不用演奏完三弄,淚水已經先流下來,對著明月。
楊柳飄飛又合攏,梅花還未停止落下。我的鄉愁已經無盡,而我又身處在邊疆州縣。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夜晚的場景,作者通過描述風靜時聽到的角號聲,表達了內心的憂愁和鄉愁之情。詩中的明月和飄飛的楊柳、落下的梅花,與作者的情感相互映襯,勾勒出一幅凄美的景象。作為明代的邊疆士人,作者的心中充滿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邊疆生活的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質樸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邊疆生活的體驗。通過描寫風靜時角號聲的響起,作者將自己的憂愁融入自然景物之中,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楊柳和梅花,作為寓意豐富的自然象征,與作者的心境相呼應,揭示了歲月更迭中人生離別和變遷的主題。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眷戀和對邊疆生活的苦澀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自身感受的交融,展示了明代士人在邊疆歲月中的孤獨和思鄉之情。該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共鳴和思考,使人們對鄉愁、邊疆生活等主題有了更深入的感悟。
“梅花落未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jiǎo
聞角
fēng jìng zhōu lú xī, yíng mén jiǎo qǐ chóu.
風靜周廬夕,營門角起愁。
bù xū sān nòng chè, duì yuè lèi xiān liú.
不須三弄徹,對月淚先流。
yáng liǔ piāo hái hé, méi huā luò wèi xiū.
楊柳飄還合,梅花落未休。
xiāng xīn yǐ wú xiàn, kuàng fù zài biān zhōu.
鄉心已無限,況復在邊州。
“梅花落未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