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能說掃穹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人能說掃穹廬”全詩
防邊誰上方城略,籌國曾無平準書。
四出征兵飛赤白,再言加賦算錙銖。
東夷未靖中原動,只恐殷憂不易除。
¤
分類:
《書邊事四首》張可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邊事四首》是明代張可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未得君王丈二殳,
人人能說掃穹廬。
防邊誰上方城略,
籌國曾無平準書。
四出征兵飛赤白,
再言加賦算錙銖。
東夷未靖中原動,
只恐殷憂不易除。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明代時期邊疆的困境和社會的不穩定。作者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時局的關切和擔憂。詩中提到了君王的不在,人們都在議論著邊疆的事情。無人能夠掌握邊防的策略,國家也缺乏統一的規劃。戰爭頻繁,士兵饑寒交迫,人們還要承受重稅的壓力。東部的夷族依然未被平定,中原地區的局勢變動不居,作者擔心這種困境和憂慮不能輕易消除。
賞析:
《書邊事四首》是張可大對明代時期邊疆困境的深刻觀察和反思。詩詞運用簡練的語言,直接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動蕩局勢的擔憂和對邊疆情況的描繪。通過描述未得君王、缺乏統一規劃、戰亂頻繁以及東夷未平等情景,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不滿和對國家未來發展的憂慮。整首詩詞氣勢凌厲,用字簡練,寓意深遠,展現了作者對時代困境的敏銳洞察力和對社會動蕩的關切之情。同時,該詩詞也反映了明代邊疆的困境和軍事壓力,展示了當時社會的不穩定性和人民生活的艱辛。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意義。
“人人能說掃穹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biān shì sì shǒu
書邊事四首
wèi dé jūn wáng zhàng èr shū, rén rén néng shuō sǎo qióng lú.
未得君王丈二殳,人人能說掃穹廬。
fáng biān shuí shàng fāng chéng lüè, chóu guó céng wú píng zhǔn shū.
防邊誰上方城略,籌國曾無平準書。
sì chū zhēng bīng fēi chì bái, zài yán jiā fù suàn zī zhū.
四出征兵飛赤白,再言加賦算錙銖。
dōng yí wèi jìng zhōng yuán dòng, zhǐ kǒng yīn yōu bù yì chú.
東夷未靖中原動,只恐殷憂不易除。
¤
“人人能說掃穹廬”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