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者何茫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昧者何茫茫”全詩
羽蟲忽飛來,投火欲自戕。
知為明所誤,曷不務韜光?子封愿封留,淮陰喻弓藏。
法戒既昭然,昧者何茫茫?高山有白石,行當煮為糧。
分類:
《擬古二首》鄭梴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擬古二首》是明代詩人鄭梴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孤齋悄無人,絳燭夜吐芒。
In the solitary study, there is no one around,
A crimson candle at night emits sparks.
羽蟲忽飛來,投火欲自戕。
A feathered insect suddenly flies in,
Desiring to throw itself into the flame.
知為明所誤,曷不務韜光?
Knowing it is a misconcep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Why not focus on concealing one's brilliance?
子封愿封留,淮陰喻弓藏。
Zifeng wishes to be sealed and remain,
Huaiyin is like a hidden bow.
法戒既昭然,昧者何茫茫?
The warnings of the laws are clearly evident,
Why are the ignorant ones so lost?
高山有白石,行當煮為糧。
The high mountains have white stones,
Suitable for cooking as food.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古代的題材和意象表達了一種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和憂慮。
詩的開頭描述了一個孤獨的齋房,空無一人,只有一盞絳色的燭光在夜晚閃爍。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寂寞和冷清的感覺。
接著,詩人描述了一只羽蟲突然飛來,企圖投身于火焰之中自我毀滅。這里可以將羽蟲視為個體,火焰則象征著具有破壞力的現世誘惑和困擾。詩人通過羽蟲的形象表達了自身的困惑和糾結,暗示人在紛繁世事中,常常因為追求虛名和世俗的財富而誤入歧途。
接下來的兩句,詩人表達了對明朝政權的不滿。明指明朝,明所誤指明朝政權的誤導和影響。詩人認為一些人受到明朝的誤導,忽視了隱藏自己才能的重要性,暗示了對權謀和權力的反思。
接著,詩中提到了子封和淮陰。子封和淮陰都是個人的名字,可以理解為詩人自己或其他人物。子封愿意封留,表示希望保持原狀,不受外界干擾和誘惑;而淮陰則被喻為藏起的弓,暗指隱藏自己的才能和力量。
最后兩句以高山和白石為意象,描述了一種轉變的可能性。將高山上的白石煮熟作為糧食,可以理解為通過淬煉和磨礪,將困境和挫折轉化為力量和智慧。這里表達了詩人對于克服困難、改變命運的思考和希望。
整首詩通過對孤齋、羽蟲、明朝、子封和淮陰等形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于社會和個人命運的疑慮和思索,同時提出了在紛繁世事中保持本真、隱藏才能的反思。詩詞中的意象和隱喻給予了讀者思考和聯想的空間,展現了明代詩人的深邃思維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昧者何茫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gǔ èr shǒu
擬古二首
gū zhāi qiāo wú rén, jiàng zhú yè tǔ máng.
孤齋悄無人,絳燭夜吐芒。
yǔ chóng hū fēi lái, tóu huǒ yù zì qiāng.
羽蟲忽飛來,投火欲自戕。
zhī wèi míng suǒ wù, hé bù wù tāo guāng? zi fēng yuàn fēng liú, huái yīn yù gōng cáng.
知為明所誤,曷不務韜光?子封愿封留,淮陰喻弓藏。
fǎ jiè jì zhāo rán, mèi zhě hé máng máng? gāo shān yǒu bái shí, háng dāng zhǔ wèi liáng.
法戒既昭然,昧者何茫茫?高山有白石,行當煮為糧。
“昧者何茫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