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聽砧聲欲斷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聽砧聲欲斷魂”全詩
不是羅幃怨明月,向來愁緒怕黃昏。
分類:
《寒夜曲》周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夜曲》是一首明代的詩詞,作者是周詩。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少年離別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在寒冷的夜晚感受到的孤獨和憂傷。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少年離別不堪言,
Every word fails to express the sorrow of parting as a young man,
每聽砧聲欲斷魂。
Every time I hear the sound of the anvil, it feels like my soul is being torn apart.
不是羅幃怨明月,
It's not the silk curtains that lament the bright moon,
向來愁緒怕黃昏。
But my melancholy always fears the approach of dusk.
這首詩詞通過對少年離別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傷和孤獨。詩人用"少年離別不堪言"表達了離別的痛苦之深,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砧聲"是指夜晚敲打木器的聲音,這里象征著孤獨和離別的痛苦,使得詩人的靈魂仿佛被撕裂。作者說"不是羅幃怨明月",表示他的憂傷不是因為明亮的月光和美麗的環境,而是來自內心的愁苦。最后一句"向來愁緒怕黃昏"表達了作者對黃昏時分的憂傷和畏懼,黃昏往往象征著離別的來臨。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深刻的語言,將作者內心的憂傷和離別的痛苦表達得淋漓盡致。它展示了明代詩人對離別的深刻體驗和對人生苦短的感慨。同時,通過對環境和情感的對比,詩人凸顯了內心的孤獨和憂傷。整首詩詞以寒冷的夜晚為背景,通過表達作者內心情感的變化,傳達了一種深沉而凄涼的詩意。
“每聽砧聲欲斷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yè qǔ
寒夜曲
shào nián lí bié bù kān yán, měi tīng zhēn shēng yù duàn hún.
少年離別不堪言,每聽砧聲欲斷魂。
bú shì luó wéi yuàn míng yuè, xiàng lái chóu xù pà huáng hūn.
不是羅幃怨明月,向來愁緒怕黃昏。
“每聽砧聲欲斷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