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將眾庶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將眾庶分”全詩
革侯遁南浦,常恐楚人聞。
抱甕灌秋蔬,心閑游天云。
每將瓜田叟,耕種漢水濆。
時登張公洲,入獸不亂群。
井無桔槔事,門絕刺繡文。
長揖二千石,遠辭百里君。
斯為真隱者,吾黨慕清芬。
第一百六十九卷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贈張公洲革處士》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張公洲革處士》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列子住在鄭圃,不把眾人分開。
革侯躲在南浦,經常擔心楚國人聽到。
抱著甕灌溉秋菜,心靈自在地游弋于天上的云。
經常和瓜田老農一起,耕種漢水的河灘。
有時登上張公洲,進入獸群中也不會被驚擾。
井里沒有井框的煩惱,門上沒有繡花的裝飾。
恭敬地向二千石官員鞠躬,遠離百里之君辭行。
這才是真正的隱士,我們的同伴都向往著這清幽的香氣。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李白對于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和贊美,以及對隱士生活的贊嘆。詩中列子居住在鄭圃,不與眾人爭斗,而革侯則遁居在南浦,常常擔心楚國人發現他。詩人表達了對自由自在、寧靜無憂的生活狀態的向往,抱甕灌溉秋菜的景象象征著平淡而自足的生活。與瓜田老農共同耕作漢水,展現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態度。登上張公洲時,即使進入獸群中也能保持心境的寧靜,這象征著詩人內心的淡泊和高潔。最后,詩人稱贊那些真正的隱士,他們追求清凈和寧靜的生活方式,這也是李白向往的理想。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李白對于隱士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贊美。詩人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列子和革侯的生活場景,通過對列子的描述,表達了李白對平凡生活的推崇和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詩中的形象描寫明快簡潔,意象鮮明,給人以清新淡雅的感受。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為載體,表達了詩人對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向往和對隱逸生活的贊美。通過描寫隱士的生活和心境,詩人表達了對塵世喧囂的厭倦,追求寧靜、自由和內心潔凈的心情。這首詩流露出李白豪放奔放的詩風,同時也蘊含了對于人生理想和境界的深刻思考。
“不將眾庶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zhāng gōng zhōu gé chǔ shì
贈張公洲革處士
liè zǐ jū zhèng pǔ, bù jiāng zhòng shù fēn.
列子居鄭圃,不將眾庶分。
gé hóu dùn nán pǔ, cháng kǒng chǔ rén wén.
革侯遁南浦,常恐楚人聞。
bào wèng guàn qiū shū, xīn xián yóu tiān yún.
抱甕灌秋蔬,心閑游天云。
měi jiāng guā tián sǒu, gēng zhòng hàn shuǐ fén.
每將瓜田叟,耕種漢水濆。
shí dēng zhāng gōng zhōu, rù shòu bù luàn qún.
時登張公洲,入獸不亂群。
jǐng wú jié gāo shì, mén jué cì xiù wén.
井無桔槔事,門絕刺繡文。
cháng yī èr qiān dàn, yuǎn cí bǎi lǐ jūn.
長揖二千石,遠辭百里君。
sī wéi zhēn yǐn zhě, wú dǎng mù qīng fēn.
斯為真隱者,吾黨慕清芬。
dì yī bǎi liù shí jiǔ juǎn
第一百六十九卷
“不將眾庶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