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綴道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寂寞綴道論”全詩
世亦棄君平。
觀變窮太易。
探元化群生。
寂寞綴道論。
空簾閉幽情。
騶虞不虛來。
鸑鷟有時鳴。
安知天漢上。
白日懸高名。
海客去已久。
誰人測沈冥。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古風其十三》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風其十三》是一首唐代李白的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君平既棄世。
世亦棄君平。
觀變窮太易。
探元化群生。
寂寞綴道論。
空簾閉幽情。
騶虞不虛來。
鸑鷟有時鳴。
安知天漢上。
白日懸高名。
海客去已久。
誰人測沈冥。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李白對人世間變化和深奧之事的思考與感慨。詩中既有對自己的感嘆,也有對世界的觀察和對天地之間的奧秘的探索。同時,詩中透露出一種孤獨和寂寞的情感,以及對名利和人生歸宿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的開頭兩句"君平既棄世,世亦棄君平"表達了作者對自己離開塵世的決絕和對塵世對他的遺忘。接下來的兩句"觀變窮太易,探元化群生"表明作者對世間萬物的變化和演化的觀察與思考,他試圖探求宇宙的奧秘和生命的本質。
下一句"寂寞綴道論,空簾閉幽情"描繪了作者獨自一人的孤獨狀態,在幽靜的環境中專注于思考道理和品味內心的情感。"騶虞不虛來,鸑鷟有時鳴"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對于神秘和超自然的存在的期待,他希望能夠遇見神馬或者聽到奇異的聲音,以加深對宇宙之謎的探索。
"安知天漢上,白日懸高名"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天地之間的奧秘和自己名聲的質疑。作者在思考人生的意義和歸宿時,對宇宙的無盡廣袤產生了疑問。最后兩句"海客去已久,誰人測沈冥"暗示了作者對他人離去和死亡的思考,他希望有人能夠洞察死后的世界。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李白對人世間的離合悲歡和對宇宙奧秘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于個人存在和生命意義的追問。通過對孤獨、寂寞和追求的描繪,詩詞營造了一種深邃而富有詩意的氛圍,引發讀者對生命和宇宙之謎的思考。
“寂寞綴道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fēng qí shí sān
古風其十三
jūn píng jì qì shì.
君平既棄世。
shì yì qì jūn píng.
世亦棄君平。
guān biàn qióng tài yì.
觀變窮太易。
tàn yuán huà qún shēng.
探元化群生。
jì mò zhuì dào lùn.
寂寞綴道論。
kōng lián bì yōu qíng.
空簾閉幽情。
zōu yú bù xū lái.
騶虞不虛來。
yuè zhuó yǒu shí míng.
鸑鷟有時鳴。
ān zhī tiān hàn shàng.
安知天漢上。
bái rì xuán gāo míng.
白日懸高名。
hǎi kè qù yǐ jiǔ.
海客去已久。
shuí rén cè shěn míng.
誰人測沈冥。
“寂寞綴道論”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