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水方龍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激水方龍戰”全詩
登舟既虎嘯,激水方龍戰。
驚波動連山,拔劍曳雷電。
鱗摧白刃下,血染滄江變。
感此壯古人,千秋若對面。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英勇無畏的戰斗場景,表達了對古代英雄壯舉的贊美和對歷史的敬仰。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佽飛斬長蛟,遺圖畫中見。
登舟既虎嘯,激水方龍戰。
驚波動連山,拔劍曳雷電。
鱗摧白刃下,血染滄江變。
感此壯古人,千秋若對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佽飛斬蛟龍的畫作為切入點,描繪了一幅激烈的戰斗場景。佽飛是指李白所創造的一個虛構的英雄人物,他勇敢地斬殺了一條巨大的蛟龍。詩人通過觀賞這幅畫作,感嘆佽飛的英勇壯舉,并將其與古代英雄相提并論。
首先,詩人描述了畫中佽飛斬殺蛟龍的情景。他說這幅畫作展示了佽飛斬殺蛟龍的場面,蛟龍的尸體成為了畫作的遺物,讓人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佽飛的英勇事跡。
接著,詩人描繪了佽飛登上船只,發出虎嘯的情景。他形容佽飛登上船只后,發出如同虎嘯般的咆哮聲,象征著他的勇氣和斗志。佽飛激起水浪,與蛟龍展開激烈的戰斗,將水波激蕩成連綿的山巒。
然后,詩人描述了佽飛拔劍的瞬間。佽飛手持寶劍,劍光如閃電般劃破長空,形成一道道閃電的痕跡。劍刃破開蛟龍的鱗甲,使之摧毀。血液從蛟龍身上流出,染紅了滄江的水,整個景象發生了變化。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佽飛壯舉的感嘆和敬仰之情。他說感受到這樣的英勇壯舉,仿佛面對著古代的英雄一樣,佽飛的事跡將永遠流傳下去,成為千秋萬代的激勵。
這首詩詞以生動的形象描繪了佽飛斬蛟龍的壯舉,展現了詩人對英雄事跡的贊美和對古代英雄的敬仰。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形象的對比,詩人將英雄事跡與自己的情感相結合,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對古代英雄的豪情壯舉產生共鳴。
“激水方龍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cì fēi zhǎn jiāo lóng tú zàn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cì fēi zhǎn zhǎng jiāo, yí tú huà zhōng jiàn.
佽飛斬長蛟,遺圖畫中見。
dēng zhōu jì hǔ xiào, jī shuǐ fāng lóng zhàn.
登舟既虎嘯,激水方龍戰。
jīng bō dòng lián shān, bá jiàn yè léi diàn.
驚波動連山,拔劍曳雷電。
lín cuī bái rèn xià, xuè rǎn cāng jiāng biàn.
鱗摧白刃下,血染滄江變。
gǎn cǐ zhuàng gǔ rén, qiān qiū ruò duì miàn.
感此壯古人,千秋若對面。
“激水方龍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