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將紅袖拂明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時將紅袖拂明月”全詩
燭我金縷之羅衣。
時將紅袖拂明月。
為惜普照之余暉。
影中金鵲飛不滅。
臺下青鸞思獨絕。
藁砧一別若箭弦。
去有日。
來無年。
狂風吹卻妾心斷。
玉箸并墮菱花前。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代美人愁鏡其二》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代美人愁鏡其二》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美人贈此盤龍之寶鏡。
燭我金縷之羅衣。
時將紅袖拂明月。
為惜普照之余暉。
影中金鵲飛不滅。
臺下青鸞思獨絕。
藁砧一別若箭弦。
去有日。來無年。
狂風吹卻妾心斷。
玉箸并墮菱花前。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美人贈送給李白一面盤龍寶鏡,并配以一件金縷羅衣。詩中通過描繪美人拂去紅袖遮擋明亮的月光,表達了她對月光的珍惜。詩人在鏡中看到金鵲飛翔的影子,而在底下的臺子上,青鸞卻思念得孤獨絕望。藁砧一別,猶如箭弦離弦的速度,離去的日子如同沒有年份一般。狂風吹散了美人的心思,她的玉箸也掉落在菱花前。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景物描寫和比喻手法,表達了愛情的離別和思念之情。美人贈送的盤龍寶鏡象征著美麗和神秘,金縷羅衣代表著貴族的身份和品位。詩中的明月象征著愛情和美好,美人拂去紅袖,表達了對美好時刻的珍惜和惜別之情。金鵲和青鸞分別代表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和思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藁砧一別若箭弦,形容離別的痛苦和迅速,而去有日、來無年的描述則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思念的長久。最后,狂風吹散了美人的心思,玉箸墮落在菱花前,象征著愛情的破碎和離散。
這首詩詞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景物的描寫和象征的運用,將人物情感與自然景物相互映襯,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的思考和感慨。它展示了李白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情感的細膩表達,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離別與思念的情感沖擊。
“時將紅袖拂明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měi rén chóu jìng qí èr
代美人愁鏡其二
měi rén zèng cǐ pán lóng zhī bǎo jìng.
美人贈此盤龍之寶鏡。
zhú wǒ jīn lǚ zhī luó yī.
燭我金縷之羅衣。
shí jiāng hóng xiù fú míng yuè.
時將紅袖拂明月。
wèi xī pǔ zhào zhī yú huī.
為惜普照之余暉。
yǐng zhōng jīn què fēi bù miè.
影中金鵲飛不滅。
tái xià qīng luán sī dú jué.
臺下青鸞思獨絕。
gǎo zhēn yī bié ruò jiàn xián.
藁砧一別若箭弦。
qù yǒu rì.
去有日。
lái wú nián.
來無年。
kuáng fēng chuī què qiè xīn duàn.
狂風吹卻妾心斷。
yù zhù bìng duò líng huā qián.
玉箸并墮菱花前。
“時將紅袖拂明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