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失濟川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先失濟川材”全詩
一樹忽先摧。
海內故人泣。
天涯吊鶴來。
未成霖雨用。
先失濟川材。
一罷廣陵散。
鳴琴更不開。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王家碧瑤樹,
一樹忽先摧。
海內故人泣,
天涯吊鶴來。
未成霖雨用,
先失濟川材。
一罷廣陵散,
鳴琴更不開。
詩意:
這首詩是李白哭王炎的第三篇。詩中描述了王家的碧瑤樹突然倒塌,引起了國內外的故友們的悲傷。他們紛紛前來悼念,即使天涯海角也有人前來吊唁。然而,這場哀悼過程未能引來及時的雨水,使得濟川的土地失去了滋潤。廣陵散(一種古琴曲)也因此而中止,琴聲再也無法奏響了。
賞析:
這首詩以王炎的碧瑤樹倒塌為背景,通過描寫悲傷的場景和對自然的感慨,表達了作者對逝去事物的哀思與無奈。詩中的王炎可以理解為一位重要的朋友或文人,他的碧瑤樹象征著生命和美好的事物。樹倒塌后,故友們的悲傷之情表達了對友誼和美好事物消逝的痛惜之情。
詩中的"海內故人泣"和"天涯吊鶴來"揭示了故友們的哀傷之情不受地域限制,他們紛紛前來吊唁,表達了他們對王炎以及逝去之物的深深思念和敬意。
詩中的"未成霖雨用"和"先失濟川材"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的期望,希望逝去的事物能夠得到補償和滋潤,但這種期望卻落空了。這里的濟川指的是楊子草堂的位置,可見李白對于故友和逝去之物的關注和關懷。
最后兩句"一罷廣陵散,鳴琴更不開"表達了作者對于美好事物的失去和無法再現的遺憾。廣陵散是一種古琴曲,其中止象征著美好的音樂和藝術也隨著逝去的事物而消失。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逝去事物的哀傷和無奈,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友誼的思考,表達了人們面對逝去和消逝的事物所產生的情感和思考。這首詩具有深沉的情感,以及對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思考,展示了李白獨特的詩歌才華。
“先失濟川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lì shuǐ dào kū wáng yán qí sān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wáng jiā bì yáo shù.
王家碧瑤樹。
yī shù hū xiān cuī.
一樹忽先摧。
hǎi nèi gù rén qì.
海內故人泣。
tiān yá diào hè lái.
天涯吊鶴來。
wèi chéng lín yǔ yòng.
未成霖雨用。
xiān shī jì chuān cái.
先失濟川材。
yī bà guǎng líng sàn.
一罷廣陵散。
míng qín gèng bù kāi.
鳴琴更不開。
“先失濟川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