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來報曉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恍來報曉鐘”全詩
聊借金沙水,洗開九芙蓉。
煙嵐隨遍覽,踏屐走雙龍。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與從?
禪床今暫歇,枕月臥青松。
更盡聞呼鳥,恍來報曉鐘。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宿無相寺》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無相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宿無相寺
頭陀懸萬仞,
遠眺望華峰。
聊借金沙水,
洗開九芙蓉。
煙嵐隨遍覽,
踏屐走雙龍。
明日登高去,
山僧孰與從?
禪床今暫歇,
枕月臥青松。
更盡聞呼鳥,
恍來報曉鐘。
譯文:
在無相寺過夜
頭陀懸掛著萬丈高,
遠眺望華山的峰巒。
借來金沙水一洗,
洗凈九重芙蓉花。
煙霧隨處游覽,
踏著木屐行走如雙龍。
明日要登上高山,
與山中的僧人一同前行?
禪床暫時休憩,
枕著明亮的月光躺在青松下。
聽到鳥兒的呼喚,
仿佛是它們在報告黎明的鐘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李白在無相寺宿營的情景。無相寺是位于華山腳下的一座寺廟,頭陀指的是僧人,傳統上他們常以懸掛在空中的方式修行。詩人遠眺華山的峰巒,心曠神怡。他借來金沙水,用它來洗凈身上的塵垢,仿佛是在凈化自己的心靈。九重芙蓉象征著塵世的紛擾,通過洗凈,詩人希望擺脫塵世的束縛。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詩人在山間行走的情景,煙霧彌漫,仿佛隨處可見。他踏著木屐,行走如雙龍,展現了他自由自在的精神狀態。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禪意。他安靜地躺在青松下的禪床上,享受著寧靜的夜晚。他聞到鳥兒的呼喚,仿佛是鳥兒在報告黎明的鐘聲,象征著新的一天的到來。
整首詩以華山為背景,通過描繪詩人與自然的交融,表達了詩人追求心靈凈化、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追求。同時,詩人展示了對禪修與自然的融合,以及對寧靜與和諧生活的向往。
“恍來報曉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wú xiāng sì
宿無相寺
tóu tuó xuán wàn rèn, yuǎn tiào wàng huá fēng.
頭陀懸萬仞,遠眺望華峰。
liáo jiè jīn shā shuǐ, xǐ kāi jiǔ fú róng.
聊借金沙水,洗開九芙蓉。
yān lán suí biàn lǎn, tà jī zǒu shuāng lóng.
煙嵐隨遍覽,踏屐走雙龍。
míng rì dēng gāo qù, shān sēng shú yǔ cóng?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與從?
chán chuáng jīn zàn xiē, zhěn yuè wò qīng sōng.
禪床今暫歇,枕月臥青松。
gèng jǐn wén hū niǎo, huǎng lái bào xiǎo zhōng.
更盡聞呼鳥,恍來報曉鐘。
“恍來報曉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