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如玉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函谷如玉關”全詩
幾時可生還。
洛陽為易水。
嵩岳是燕山。
俗變羌胡語。
人多沙塞顏。
申包惟慟哭。
七日鬢毛斑。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奔亡道中其四》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奔亡道中其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函谷如玉關。
幾時可生還。
洛陽為易水。
嵩岳是燕山。
俗變羌胡語。
人多沙塞顏。
申包惟慟哭。
七日鬢毛斑。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李白在流亡的途中的心情和境遇。他身處函谷關,如同被玉石圍繞,心懷憂慮,不知何時能夠重返故鄉。洛陽已成易水,嵩岳成了燕山,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語言也變成了羌胡的口音,而且人們眾多,沙塞之地容顏黯淡。申包,可能是指李白的朋友或知己,此時也只能悲痛地哭泣。七天過去了,李白的鬢發上出現斑白之色,顯示了他歷經艱難和困苦。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李白在流亡途中的孤獨、困苦與無奈之情。他被地理環境和時代變遷所困擾,感到失去了故鄉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洛陽作為唐朝的古都,幾乎成了水域,失去了昔日的繁華。嵩岳山本是中原著名的名山,如今卻被當作燕山。語言的變化也象征著文化的轉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沙塞之地的人們看起來黯淡無光,給李白增添了孤獨和無助的感覺。
李白的朋友申包在這個時候只能傷心地哭泣,顯示了李白身處異鄉的困境和無法得到應有的悲傷撫慰。而李白的鬢毛斑白,暗示了他在流亡中所經歷的磨難和歲月的流逝。整首詩詞透露出一種無奈和苦澀的情緒,展現了流亡者的辛酸與無助,同時也反映了時代的變革和社會的動蕩。
“函谷如玉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ēn wáng dào zhōng qí sì
奔亡道中其四
hán gǔ rú yù guān.
函谷如玉關。
jǐ shí kě shēng huán.
幾時可生還。
luò yáng wèi yì shuǐ.
洛陽為易水。
sōng yuè shì yān shān.
嵩岳是燕山。
sú biàn qiāng hú yǔ.
俗變羌胡語。
rén duō shā sāi yán.
人多沙塞顏。
shēn bāo wéi tòng kū.
申包惟慟哭。
qī rì bìn máo bān.
七日鬢毛斑。
“函谷如玉關”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