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與耕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樵夫與耕者”出自唐代李白的《題寶圌山》,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qiáo fū yǔ gēng zhě,詩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樵夫與耕者”全詩
《題寶圌山》
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題寶圌山》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寶圌山》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樵夫和耕者在一個畫屏中出入的場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
寶圌山上路,云出不見蹤。
石峰與松竹,風雨相呼通。
自言畫中事,不與世間同。
詩意:
這首詩以一個畫屏為背景,描繪了樵夫和耕者在畫屏中進出的情景。寶圌山上的小路,云霧出現后遮擋了它的蹤跡。山上的石峰和松竹,伴隨著風雨的呼喚,彼此相通。詩人自言自語地說,畫中的情景與世間的事物并不相同。
賞析:
這首詩以一個畫屏為背景,營造了一種虛幻的意境。樵夫和耕者的形象進入到畫屏中,使得整個場景具有超越現實的意味。寶圌山的小路被云霧遮擋,增加了一種神秘的感覺,仿佛進入了一個隱秘的世界。
詩中的石峰和松竹被風雨所呼喚,彼此相通,展現了山林間自然界的生命力和活力。這種自然景觀與現實世界的差異使詩人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感受,他認為畫中的事物與世間并不相同,暗示了詩人對于超越現實的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虛幻的畫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超越現實、追求自由和獨立的思考。這種意境和情感的表達使得這首詩在唐代文學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展現了李白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對于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樵夫與耕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bǎo chuán shān
題寶圌山
qiáo fū yǔ gēng zhě, chū rù huà píng zhōng.
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
“樵夫與耕者”平仄韻腳
拼音:qiáo fū yǔ gēng zhě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樵夫與耕者”的相關詩句
“樵夫與耕者”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樵夫與耕者”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樵夫與耕者”出自李白的 《題寶圌山》,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