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靜山空歇又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靜山空歇又聞”全詩
蠻兒巴女齊聲唱,愁殺江南病使君。
分類: 竹枝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竹枝》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竹枝》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枝苦怨怨何人,
夜靜山空歇又聞。
蠻兒巴女齊聲唱,
愁殺江南病使君。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白居易在江南的一段經歷。他聽到竹枝苦怨的歌聲,感受到怨恨之情,這讓他在夜晚靜謐的山間更加凄涼。他進一步描述了蠻兒和巴女的合唱,他們的歌聲深深地擊中了他那顆病痛的心靈,讓他更加憂愁。
賞析:
這首詩詞以唐代的江南風景為背景,通過描繪竹枝苦怨的歌聲和蠻兒巴女的合唱,表達了白居易內心的憂愁和病痛。這首詩詞的語言簡練,情感真摯。竹枝苦怨的歌聲和蠻兒巴女的合唱成為了詩人心靈上的折磨,讓他的憂愁更加深刻。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江南景色和人情的獨特感受,同時也折射出他自身的病痛和內心的苦悶。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廣泛涉及了多個主題,包括愛情、自然、社會等。《竹枝》這首詩詞展示了他對音樂和景色的敏感,并將自己的情感與江南的環境相融合,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美感。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內心感受,讓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情緒。
“夜靜山空歇又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ú zhī
竹枝
zhú zhī kǔ yuàn yuàn hé rén,
竹枝苦怨怨何人,
yè jìng shān kōng xiē yòu wén.
夜靜山空歇又聞。
mán ér bā nǚ qí shēng chàng,
蠻兒巴女齊聲唱,
chóu shā jiāng nán bìng shǐ jūn.
愁殺江南病使君。
“夜靜山空歇又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