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問長安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問長安月”全詩
昔隨飛蓋處,今照入山時。
借助秋懷曠,留連夜臥遲。
如歸舊鄉國,似對好親知。
松下行為伴,溪頭坐有期。
千巖將萬壑,無處不相隨。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山中問月》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問月》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山中問月》中文譯文:
為問長安的月亮,
誰教它不離開?
曾經隨著飛行的帷幕來到這里,
現在照耀進山中。
借助秋天的廣闊懷抱,
停留在夜晚里睡得遲。
它像是回到了故鄉國家,
仿佛與親人好友對話。
在松樹下行走作伴,
在溪水邊坐下有約定。
千山萬壑,
無處不與它相隨。
詩意和賞析:
《山中問月》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中的月亮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月亮的思考和想象。詩人在山中靜觀夜空中的月亮,不禁產生了幾個問題:誰能讓月亮不離開長安?為什么它從過去隨著飛行的帷幕來到山中,而現在又照耀在山中?
詩中的月亮被賦予了人的特質和情感。詩人形容月亮像是回到了故鄉國家,仿佛與親人好友交談。他將自己比作松樹下行走的伴侶,與月亮在溪水邊約定相見。整首詩通過對月亮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和對親人友人的眷戀之意。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感悟。詩中的月亮象征著遠離的故鄉和親人,而詩人對月亮的追問和聯想則表達了他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和牽掛之情。整首詩詞意境寧靜優美,給人一種思鄉之情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感。
“為問長安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wèn yuè
山中問月
wèi wèn cháng ān yuè, shuí jiào bù xiāng lí?
為問長安月,誰教不相離?
xī suí fēi gài chù, jīn zhào rù shān shí.
昔隨飛蓋處,今照入山時。
jiè zhù qiū huái kuàng, liú lián yè wò chí.
借助秋懷曠,留連夜臥遲。
rú guī jiù xiāng guó, shì duì hǎo qīn zhī.
如歸舊鄉國,似對好親知。
sōng xià xíng wéi bàn, xī tóu zuò yǒu qī.
松下行為伴,溪頭坐有期。
qiān yán jiāng wàn hè, wú chǔ bù xiāng suí.
千巖將萬壑,無處不相隨。
“為問長安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