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瘦詩成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瘦詩成癖”全詩
清瘦詩成癖,粗豪酒放狂。
老來尤委命,安處即為鄉。
或擬廬山下,來春結草堂。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四十五》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四十五》
行年四十五,
雨鬢半蒼蒼。
清瘦詩成癖,
粗豪酒放狂。
老來尤委命,
安處即為鄉。
或擬廬山下,
來春結草堂。
中文譯文:
我四十五歲了,
頭發已經半白了。
清瘦的身軀充滿了對詩歌的癡迷,
粗豪的性格讓我放縱于酒色之中。
年老后,尤其感到身心疲憊,
只要能夠安居,就是我的家鄉。
也許我會在廬山下選擇一個地方,
在明年春天建造一座茅草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寫了詩人自述的生活狀態和心境。詩人自述自己已經四十五歲,頭發已經半白,表現出他的年紀已經不再年輕。他以清瘦的身軀,沉迷于寫詩,這成為他的癖好。粗豪的性格使他沉迷于放縱和狂歡的酒色之中。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詩人感到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都開始疲憊不堪,但只要能夠有一個安穩的居所,他就能找到家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期望和愿望。他可能計劃在廬山下找到一個地方,來年春天建造一座茅草堂,這是他向往的居所。這種設想象征著詩人對于退隱山林,追求寧靜和自由的向往。
整首詩描繪了一個中年詩人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他已經年過中年,但依然堅持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熱愛,表現出對詩歌的執著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這首詩通過描述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心情,表達了對于安居樂業、追求內心自由的追求與愿望,展現了白居易獨特的詩人情懷。
“清瘦詩成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shí wǔ
四十五
xíng nián sì shí wǔ, yǔ bìn bàn cāng cāng.
行年四十五,雨鬢半蒼蒼。
qīng shòu shī chéng pǐ, cū háo jiǔ fàng kuáng.
清瘦詩成癖,粗豪酒放狂。
lǎo lái yóu wěi mìng, ān chǔ jí wéi xiāng.
老來尤委命,安處即為鄉。
huò nǐ lú shān xià, lái chūn jié cǎo táng.
或擬廬山下,來春結草堂。
“清瘦詩成癖”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