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臨漸到希夷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登臨漸到希夷境”全詩
巖前寶磬轉松韻,洞口靈池應海潮。
崖折百花遲日晚,鶴歸清夜唳聲遙。
登臨漸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橋。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西巖山》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巖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千古仙居物象饒,
道成丹熟晝升霄。
巖前寶磬轉松韻,
洞口靈池應海潮。
崖折百花遲日晚,
鶴歸清夜唳聲遙。
登臨漸到希夷境,
手拂行云度石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奇妙的仙境景象。西巖山被描繪成一個千古仙居,充滿了各種神奇的景物。在這個仙境中,道法圓滿,仙丹已經煉成,升上了天空。山前的寶磬聲回蕩,與松樹的風聲交相呼應,洞口處的靈池仿佛應和著海潮的涌動聲。崖壁上的百花綻放得稍晚,直到太陽下山,才逐漸散發出花香。夜晚,仙鶴歸來,在清涼的夜晚高唳長鳴。登上山頂,漸漸進入了超凡脫俗的境界,手輕拂行云,踏著石橋走過。
賞析:
這首詩詞以浪漫的想象力描繪了一個仙境的山景,展示了白居易對自然景物的獨特感受和對仙境的向往。通過詩中的描寫,讀者仿佛置身于這個神奇的山谷,感受到了其中的景色和氛圍。
詩中的形象描寫生動而準確,通過描繪仙山的景物和聲音,營造了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場景。詩人運用了富有節奏感的語言,如“千古仙居物象饒”,“道成丹熟晝升霄”,使詩句充滿了音韻之美。同時,通過對百花遲日晚的描繪,以及仙鶴的歸來和夜晚的唳聲,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自然的變化,增添了詩詞的情感層次。
整首詩詞以山景描寫為主線,通過描繪山上的仙境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超然世俗、追求仙境生活的向往。在最后兩句中,詩人登上山頂,手拂行云,踏著石橋,仿佛進入了一個理想的境界,展示了他對超越塵世的渴望和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仙山景色的描繪,營造了一個幻想而美麗的仙境,展示了白居易對自然和超凡境界的向往,同時也抒發了他對于超越塵世的渴望和追求。
“登臨漸到希夷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yán shān
西巖山
qiān gǔ xiān jū wù xiàng ráo, dào chéng dān shú zhòu shēng xiāo.
千古仙居物象饒,道成丹熟晝升霄。
yán qián bǎo qìng zhuǎn sōng yùn, dòng kǒu líng chí yīng hǎi cháo.
巖前寶磬轉松韻,洞口靈池應海潮。
yá zhé bǎi huā chí rì wǎn, hè guī qīng yè lì shēng yáo.
崖折百花遲日晚,鶴歸清夜唳聲遙。
dēng lín jiàn dào xī yí jìng, shǒu fú xíng yún dù shí qiáo.
登臨漸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橋。
“登臨漸到希夷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