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移莎靡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岸移莎靡靡”全詩
橋竹碧鮮鮮,岸移莎靡靡。
蒼然古苔石,清淺平流水。
何言中門前,便是深山里。
雙僮侍坐臥。
一杖扶行止。
饑聞麻粥香,渴覺云湯美。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雨歇池上》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歇池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檐前微雨歇,池上涼風起。
橋竹碧鮮鮮,岸移莎靡靡。
蒼然古苔石,清淺平流水。
何言中門前,便是深山里。
雙僮侍坐臥。一杖扶行止。
饑聞麻粥香,渴覺云湯美。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雨后的景象。詩人站在屋檐下,微雨已經停歇,池塘上吹來涼爽的風。橋上的竹子翠綠欲滴,岸邊的蘆葦隨風搖曳。古老的青苔覆蓋在石頭上,清澈的水在平緩地流動。詩人感嘆,即使身處城市中心,眼前的景象也如同深山里的景致。
詩人坐在雙僮的侍候下,有時行走需要一根拐杖的支持。饑餓時聞到麻粥的香味,口渴時感受到云霧般的清湯的美味。平日里心愛的食物,今天都在這里。除此之外,還有什么更值得思考的呢?市井的煩憂已經離他而去。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寧靜和恬淡生活的向往。詩中的雨后景象生動而清新,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詩人通過對檐前微雨、池上涼風、橋竹和岸邊的莎草等細節的描繪,展現了一幅寧靜祥和的畫面。
詩人以深山的景色來對比市井的喧囂,暗示他對繁忙都市生活的厭倦。他坐在雙僮的陪伴下,用一根拐杖作為行走的輔助,體現出他的老年和體弱之態。然而,他通過感受食物的香味和美味,找到了在這個地方的快樂和滿足。最后,詩人問自己,除了眼前的景色和心滿意足的生活,還有什么值得思考的呢?他認為市井的煩憂已經離他而去,表達了對繁雜世俗的拋棄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清新的意境展現了對淡泊寧靜生活的向往,具有濃厚的人文情懷。它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個人生活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平淡生活的珍視和對繁華世界的超脫,給人以思考和啟示。
“岸移莎靡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xiē chí shàng
雨歇池上
yán qián wēi yǔ xiē, chí shàng liáng fēng qǐ.
檐前微雨歇,池上涼風起。
qiáo zhú bì xiān xiān, àn yí shā mǐ mǐ.
橋竹碧鮮鮮,岸移莎靡靡。
cāng rán gǔ tái shí, qīng qiǎn píng liú shuǐ.
蒼然古苔石,清淺平流水。
hé yán zhōng mén qián, biàn shì shēn shān lǐ.
何言中門前,便是深山里。
shuāng tóng shì zuò wò.
雙僮侍坐臥。
yī zhàng fú xíng zhǐ.
一杖扶行止。
jī wén má zhōu xiāng, kě jué yún tāng měi.
饑聞麻粥香,渴覺云湯美。
píng shēng suǒ hǎo wù, jīn rì duō zài cǐ.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cǐ wài gèng hé sī? shì cháo xīn yǐ yǐ!
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岸移莎靡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