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吟馮翊使君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細吟馮翊使君詩”全詩
君有一般輸我事,柘枝看校十年遲。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和同州楊侍郎夸柘枝見寄》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同州楊侍郎夸柘枝見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細細品味馮翊使君的詩,
回憶起我在余杭當太守時。
你和我有同樣的經歷,
柘枝的審校卻遲了十年。
詩意:
這首詩詞是白居易致楊侍郎的一首回信。白居易回憶起自己擔任余杭太守的時光,與楊侍郎分享了他細細品味馮翊使君的詩的心情。白居易和楊侍郎都有相似的經歷,但柘枝的審校工作卻遲遲未能完成,延誤了十年。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寄托思念之情和對友誼的表達為主題,表現了白居易對楊侍郎的深厚情誼和對友人之間的交流的珍視。詩中提到了馮翊使君的詩,可能是白居易和楊侍郎共同喜愛的一位詩人,也展示了他們在文學上的共同興趣。
詩中的柘枝指代楊侍郎的審校工作,暗示了一種遺憾和失望的情緒。白居易用"十年遲"來形容柘枝的審校遲滯,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等待的漫長,表達了他對楊侍郎的期望和對友情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真摯情感,以及對時間的感慨和期盼。它展示了唐代文人重視友誼和交流的風尚,以及他們在文字交流中的情感表達能力。整體上,這首詩詞充滿了情感和思索,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的生活體驗和情感世界。
“細吟馮翊使君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óng zhōu yáng shì láng kuā zhè zhī jiàn jì
和同州楊侍郎夸柘枝見寄
xì yín féng yì shǐ jūn shī, yì zuò yú háng tài shǒu shí.
細吟馮翊使君詩,憶作余杭太守時。
jūn yǒu yì bān shū wǒ shì, zhè zhī kàn xiào shí nián chí.
君有一般輸我事,柘枝看校十年遲。
“細吟馮翊使君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