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籬嬌語絡絲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隔籬嬌語絡絲娘”全詩
誰家煮蠶一村香。
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饑腸。
問言豆葉幾時黃。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浣溪沙》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麻葉層層苘葉光,
誰家煮蠶一村香。
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
捋青搗麨軟饑腸。
問言豆葉幾時黃。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生活在鄉村的景象。詩中以麻葉和苘葉交織成的光影為背景,描寫了一位煮蠶的村民家庭。在籬笆的隔離下,柔媚的言語通過絡絲傳遞,可能是指家人間的嬌喜聲。詩人蘇軾以自己年老的形象(垂白杖藜抬醉眼)投入到這個鄉村場景中,他捋起袖子,用力搗麨,表達了自己內心的饑餓和渴望。最后一句詢問蠶豆葉子何時會變黃,也許是對世事變遷的憂思和無奈。
賞析:
《浣溪沙》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平凡而真實的鄉村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生活的細節和情感的流露。詩中的麻葉、苘葉、蠶、絡絲等形象,充滿了鄉村生活的氣息,展現了蘇軾對鄉村生活的深入觀察和對自然的敏感。與此同時,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過搗麨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內心的饑餓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對蠶豆葉子的提問,也讓人感受到詩人對時間的流逝和世事變遷的感慨。
整首詩以平淡中見真情,以樸素中寓哲理,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細小事物的描寫,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恬靜而真實的場景,引發人們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浣溪沙》以樸實的語言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表現力,被視為他在寫作中對現實與理想的抒發。
“隔籬嬌語絡絲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má yè céng céng qǐng yè guāng.
麻葉層層苘葉光。
shuí jiā zhǔ cán yī cūn xiāng.
誰家煮蠶一村香。
gé lí jiāo yǔ luò sī niáng.
隔籬嬌語絡絲娘。
chuí bái zhàng lí tái zuì yǎn, lǚ qīng dǎo chǎo ruǎn jī cháng.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饑腸。
wèn yán dòu yè jǐ shí huáng.
問言豆葉幾時黃。
“隔籬嬌語絡絲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