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連不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留連不住”全詩
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
別來三度,孤光又滿,冷落共誰同醉。
卷珠簾,凄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今朝有客,來從淮上,能道使君深意。
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
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華侵被。
此時看,回廊曉月,也應暗記。
分類: 永遇樂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原序: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于景疏樓上。既而與余會于潤州,至楚州乃別。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與太守會于景疏樓上,作此詞以寄巨源。
這是一首懷人詞,是為寄托對好友孫巨源的懷念而作 。當時,東坡已至海州,想起與巨源潤州相遇,楚州分手的往事,不由心有所動,遂作此詞。
上片由設想巨源當初離別海州時寫起,以月為抒情線索。首三句寫景疏樓上餞別時“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寫巨源起行后明月有情 ,“隨人千里 ”;下六句寫別來三度月圓,而旅途孤單,無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無眠。幾種不同情景,層深遞進。但這都是出自詞人的想象,都是從對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筆,寫得極有層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詞人這樣著力刻畫,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實際上是寫詞人自己懷人之思。
過片三句點破引發詞人遙思之因,有客從濉上來,捎帶了巨源“深意 ”,遂使詞人更加癡情懷念 。“憑仗 ”三句,又發奇想。淮河發源于河南,東經安徽、江蘇入洪澤湖,其下游流經淮陰、漣山入海。此時孫巨源在汴京,蘇軾在海州,友人淚灑清淮,東流到海,見出其念我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淚,又說明懷友之意切。舉目所見,無不聯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淚,將對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為具體形象,設想精奇,抒情深透 。“而今”以下六句,又翻進一境,再寫意想中景象,回應上片幾次點月,使全篇渾然圓妥,勾連一氣,意脈層深。“夜永”句設想巨源在西垣(中書省)任起居舍人宮中值宿時情景 ,長夜無眠 ,孤清寂寞,“此時看、回廓曉月 ”,當起懷我之情,刻畫更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詞人不說自己徹夜無眠,對月懷人,而說對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后“也應暗記”,四字可謂神來之筆,這里有人有我,深細婉曲,既寫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寫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確信巨源會“暗記”往日的情景,二人綿長情思,具見言外。
此詞以離別時的明月為線索抒寫友情,藝術上別具一格。全詞五次寫到月:有離別時刻之月,有隨友人而去之月,有時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詞人孤獨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詞之上片以寫月始,下片以寫月終,月光映襯友情,使作品詞清意達,格高情真。
“留連不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yù lè
永遇樂
zhǎng yì bié shí, jǐng shū lóu shàng, míng yuè rú shuǐ.
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
měi jiǔ qīng gē, liú lián bú zhù, yuè suí rén qiān lǐ.
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
bié lái sān dù, gū guāng yòu mǎn, lěng luò gòng shuí tóng zuì.
別來三度,孤光又滿,冷落共誰同醉。
juǎn zhū lián, qī rán gù yǐng, gòng yī dào míng wú mèi.
卷珠簾,凄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jīn zhāo yǒu kè, lái cóng huái shàng, néng dào shǐ jūn shēn yì.
今朝有客,來從淮上,能道使君深意。
píng zhàng qīng huái, fēn míng dào hǎi, zhōng yǒu xiāng sī lèi.
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
ér jīn hé zài, xī yuán qīng jìn, yè yǒng lù huá qīn bèi.
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華侵被。
cǐ shí kàn, huí láng xiǎo yuè, yě yīng àn jì.
此時看,回廊曉月,也應暗記。
“留連不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