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風忽作瀉時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松風忽作瀉時聲”全詩
?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數荒村長短更。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汲江煎茶》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汲江煎茶》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述煎茶的過程,表達了詩人對生活中細微而美好的事物的贊美和追求。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活水還須活火烹,
唐人云:茶須緩火炙,活火煎。
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
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
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
坐數荒村長短更。
這首詩詞以煎茶為主題,通過描繪煎茶的過程展現了詩人對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細致觀察和贊美之情。詩詞的詩意和賞析如下:
詩的開頭寫道“活水還須活火烹”,表達了制茶過程中需要用到活水和活火,突出了制茶的精細和獨特之處。接著引用唐代詩人的話“茶須緩火炙,活火煎”,進一步強調了制茶的技藝和過程。
詩的下半部分描述了詩人親自前往釣石取水來泡茶,用大瓢貯藏月光,回到家中將茶倒入春甕,用小杓將泡好的茶倒入夜瓶,形象地展示了制茶的細致過程。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煎茶時的情景。茶雨已翻煎處腳,形容茶水沸騰激蕩的景象;松風忽作瀉時聲,描繪出風吹過松樹時沙沙作響的聲音。通過這些細節的描寫,詩人展示了制茶過程中的生動場景和聲音。
最后兩句“枯腸未易禁三碗,坐數荒村長短更”,表達了詩人對品茗的熱愛和沉迷。雖然茶的量逐漸增加,但詩人仍難以抵擋三碗茶的誘惑。他坐在荒村中,沉浸在茶的美味中,時間變得漫長或短暫,讓人感受到詩人對茶文化的癡迷和享受。
總的來說,蘇軾的《汲江煎茶》以煎茶為線索,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和飽含情感的語言,賦予了平凡的事物以詩意和魅力,展現了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細節的贊美和追求。
“松風忽作瀉時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jiāng jiān chá
汲江煎茶
huó shuǐ hái xū huó huǒ pēng,? táng rén yún: chá xū huǎn huǒ zhì, huó huǒ jiān.
活水還須活火烹,?唐人云:茶須緩火炙,活火煎。
? zì lín diào shí qǔ shēn qīng.
?自臨釣石取深清。
dà piáo zhù yuè guī chūn wèng, xiǎo biāo fēn jiāng rù yè píng.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chá yǔ yǐ fān jiān chù jiǎo, sōng fēng hū zuò xiè shí shēng.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kū cháng wèi yì jìn sān wǎn, zuò shù huāng cūn cháng duǎn gèng.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數荒村長短更。
“松風忽作瀉時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