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此復何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去此復何之”全詩
引吭伸兩翅,太息意不舒。
吾生如寄耳,何者為吾廬。
去此復何之,少安與汝居。
夜中聞長嘯,月露荒榛蕪。
無問亦無答,吉兇兩何如。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擬古九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擬古九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客去室幽幽,
The guest has left, the room is quiet and desolate,
服鳥來座隅。
A bird perches in the corner of the seat.
引吭伸兩翅,
It stretches its wings and sings,
太息意不舒。
But its sighs reveal a sense of unease.
吾生如寄耳,
My life is like a temporary dwelling,
何者為吾廬。
What can be my true home?
去此復何之,
Where should I go from here?
少安與汝居。
Let us find a moment of peace and dwell together.
夜中聞長嘯,
In the night, I hear a long howl,
月露荒榛蕪。
Moonlight and dew cover the deserted thorns and bushes.
無問亦無答,
There are no questions, and no answers,
吉兇兩何如。
What will be the outcome, good or bad?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主人公客人離去后,房間變得幽靜而荒涼。一只鳥停在座位的角落,伸展翅膀唱歌,但卻透露出內心的不安。蘇軾通過描繪這種場景,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無奈。
詩中的主人公思考自己的生活,將其比喻為寄居的暫時住所,而真正的家在何處,他并不確定。他感嘆人生的無常,不知道接下來該去哪里。最后他希望能找到一份寧靜,與他人一起居住。
夜晚時,他聽到遠處傳來一聲長嘯,月光和露水覆蓋著荒涼的荊棘和叢林。他感到茫然,不知道未來的吉兇如何。
這首詩詞通過寫景和抒發內心矛盾的情感,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不確定性的思考。蘇軾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讓讀者感受到他對人生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對尋找安寧和答案的渴望。
“去此復何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nǐ gǔ jiǔ shǒu
和陶擬古九首
kè qù shì yōu yōu, fú niǎo lái zuò yú.
客去室幽幽,服鳥來座隅。
yǐn háng shēn liǎng chì, tài xī yì bù shū.
引吭伸兩翅,太息意不舒。
wú shēng rú jì ěr, hé zhě wèi wú lú.
吾生如寄耳,何者為吾廬。
qù cǐ fù hé zhī, shǎo ān yǔ rǔ jū.
去此復何之,少安與汝居。
yè zhōng wén cháng xiào, yuè lù huāng zhēn wú.
夜中聞長嘯,月露荒榛蕪。
wú wèn yì wú dá, jí xiōng liǎng hé rú.
無問亦無答,吉兇兩何如。
“去此復何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