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細誰復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瑣細誰復采”全詩
幽姿小芙蕖,香色獨未改。
欲為中州信,浩蕩絕云海。
遙知玉井蓮,落蕊不相待。
攀躋及少壯,已失那容悔。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擬古九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擬古九首》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荒涼的池塘景象,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
城南有荒池,瑣細誰復采。
在城南有一個荒涼的池塘,瑣碎的景物有誰再次采摘。
幽姿小芙蕖,香色獨未改。
那幽深的小蓮花,它的芬芳色彩依舊未變。
欲為中州信,浩蕩絕云海。
渴望成為中州的佳話,遼闊的云海無邊無際。
遙知玉井蓮,落蕊不相待。
遙遠地知曉玉井中的蓮花,花瓣不再等待彼此。
攀躋及少壯,已失那容悔。
攀爬而上時還年輕,已經失去了后悔的機會。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的荒涼池塘象征著世事變遷、時光流逝的無常性。小蓮花的幽深姿態和持久的香氣象征著美好事物的存在,同時也暗示了人生中美好瞬間的短暫性。詩人渴望成為中州的佳話,希望自己的存在能夠被傳頌和銘記,但他同時也意識到,時間的流逝使得美好事物如蓮花般迅速凋零。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年輕時機會的珍惜和對已過去時光的無法挽回的懊悔。
這首詩詞通過對荒涼景象和蓮花的描繪,以及對美好和時光流逝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時光的感慨,具有深邃的意境和哲理內涵。
“瑣細誰復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nǐ gǔ jiǔ shǒu
和陶擬古九首
chéng nán yǒu huāng chí, suǒ xì shuí fù cǎi.
城南有荒池,瑣細誰復采。
yōu zī xiǎo fú qú, xiāng sè dú wèi gǎi.
幽姿小芙蕖,香色獨未改。
yù wèi zhōng zhōu xìn, hào dàng jué yún hǎi.
欲為中州信,浩蕩絕云海。
yáo zhī yù jǐng lián, luò ruǐ bù xiāng dài.
遙知玉井蓮,落蕊不相待。
pān jī jí shào zhuàng, yǐ shī nà róng huǐ.
攀躋及少壯,已失那容悔。
“瑣細誰復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