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葉不得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苗葉不得抽”全詩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識,生此亂石溝。
山高霜雪苦,苗葉不得抽。
下有千歲根,蹙縮如蟠虯。
長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我來關輔,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識,生此亂石溝。
山高霜雪苦,苗葉不得抽。
下有千歲根,蹙縮如蟠虯。
長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在園中游賞時的感受和思考。他離開官場,自己來到山中,重新游覽南山的美景。山中的景色非常迷人,草木蓬勃生長,散發著深邃幽雅的氣息。其中的菖蒲花,在這亂石溝中生長,卻被人們所不知道。山峰高聳,寒冷的霜雪使得苗葉無法抽芽生長。在這里生長的草木,根系復雜,蜿蜒如同蟠虯(指古代傳說中的巨蛇)。它們長期以來一直受到鬼神的守護,因為它們的德行薄弱,不敢擅自竊取自然的力量。
賞析:
蘇軾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了對山中草木的贊美和思考。他離開了繁忙的世俗生活,來到山中游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寧靜。詩中的菖蒲花象征著一種被忽視的美,它在偏僻的石溝中默默生長,沒有被人們所了解和賞識。這種描寫可以引發人們對于被忽視的美好事物的思考,讓人們更加關注自然界中微小而珍貴的存在。
詩中的山峰高聳、寒冷的霜雪和曲折蜿蜒的草木根系,都展現了自然界的艱難和頑強。這與人的德行相對應,蘇軾通過將草木與鬼神進行對比,表達了草木的德行薄弱,不敢逾越規矩的意思。這種對德行的思考,引發了人們對于自身行為和品德的反思,提醒人們要自警自省,不敢妄為。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并借此思考了人與自然、人與德行之間的關系。這種思考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苗葉不得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yóu jì yuán zhōng cǎo mù shí yī shǒu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zì wǒ lái guān fǔ, nán shān dé zài yóu.
自我來關輔,南山得再游。
shān zhōng yì hé yǒu, cǎo mù mèi shēn yōu.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chāng pú rén bù shí, shēng cǐ luàn shí gōu.
菖蒲人不識,生此亂石溝。
shān gāo shuāng xuě kǔ, miáo yè bù dé chōu.
山高霜雪苦,苗葉不得抽。
xià yǒu qiān suì gēn, cù suō rú pán qiú.
下有千歲根,蹙縮如蟠虯。
zhǎng wèi guǐ shén shǒu, dé báo ān gǎn tōu.
長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苗葉不得抽”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