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驚歲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人驚歲晚”全詩
無人驚歲晚,惟有暗蛩悲。
花開澗水上,花落澗水湄。
菊衰蛩亦蟄,與汝歲相期。
楚客方多感,秋風詠江蘺。
落英不滿掬,何以慰朝饑。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野菊生秋澗,芳心空自知。
無人驚歲晚,惟有暗蛩悲。
譯文:
在秋天的澗谷里,野菊生長著,只有它自己知道它的芳心。
沒有人會驚訝歲月的晚了,只有暗暗鳴叫的蛩蟋在悲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在澗谷中,野菊盛開,它們孤立地生長,沒有人來欣賞它們的美麗。詩中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他感到自己的存在被人忽視,只有孤寂的蛩蟋能夠理解他的悲傷。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秋澗中野菊的生長和蛩蟋的悲鳴,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助。野菊生長在人跡罕至的澗谷中,雖然美麗,卻只有它們自己知道自己的價值。詩人通過野菊來投射自己的心境,感嘆自己的存在被忽視,無人能理解他內心的悲傷。暗蛩的悲鳴進一步強調詩人的孤獨感,蛩蟋在寂靜的秋夜中發出凄涼的聲音,成為詩人心靈的寄托。整首詩以景寫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感慨與情懷。
最后兩句"落英不滿掬,何以慰朝饑",是對秋天的另一種描繪。隨著花朵的凋謝,詩人感到無法滿足自己的渴望和需求,他思考著如何在世俗喧囂中找到一份心靈的慰藉。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感慨和內心世界,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遞了作者對孤獨、無助和渴望的思考。這種抒發情懷的方式是蘇軾詩歌的典型特點之一,也是他被后人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原因之一。
“無人驚歲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yóu jì yuán zhōng cǎo mù shí yī shǒu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yě jú shēng qiū jiàn, fāng xīn kōng zì zhī.
野菊生秋澗,芳心空自知。
wú rén jīng suì wǎn, wéi yǒu àn qióng bēi.
無人驚歲晚,惟有暗蛩悲。
huā kāi jiàn shuǐ shàng, huā luò jiàn shuǐ méi.
花開澗水上,花落澗水湄。
jú shuāi qióng yì zhé, yǔ rǔ suì xiāng qī.
菊衰蛩亦蟄,與汝歲相期。
chǔ kè fāng duō gǎn, qiū fēng yǒng jiāng lí.
楚客方多感,秋風詠江蘺。
luò yīng bù mǎn jū, hé yǐ wèi cháo jī.
落英不滿掬,何以慰朝饑。
“無人驚歲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