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欲眠君罷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醉欲眠君罷休”全詩
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
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九日次韻王鞏》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次韻王鞏》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醉欲眠君罷休,
已教従事到青州。
鬢霜饒我三千丈,
詩律輸君一百籌。
聞道郎君閉東閣,
且容老子上南樓。
相逢不用忙歸去,
明日黃花蝶也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現了蘇軾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同時也展示了他對友情和藝術追求的思考。
首句“我醉欲眠君罷休”,表達了詩人飲酒醉倒后,希望友人不要打擾他休息的心情。這里的“君”指的是蘇軾的朋友王鞏。
第二句“已教従事到青州”,表示蘇軾安排從事的人去了青州,意味著他自己現在可以安心休息了。這里的“従事”指的是官員,青州是官方地名。
接下來兩句“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描繪了蘇軾的頭發已經有了很多白發,而他在詩律方面的造詣卻不如王鞏。這里的“鬢霜”指白發,“三千丈”是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示蘇軾的頭發已經相當蒼老。
接著是“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表達了蘇軾聽說王鞏在東閣閉門研究,而自己卻可以自由自在地登上南樓,意味著他在文學藝術方面的自由和寬廣。
最后兩句“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表達了蘇軾與王鞏相逢時不必急于分別,就像明天的黃花蝶也會感到憂愁一樣。這里的“黃花蝶”是比喻人的心情,暗示了蘇軾對友情的珍視和不舍。
整首詩詞以酒后的閑適心情為背景,通過描繪自身的白發和藝術上的不足,表達了對光陰流逝和友情的感慨。同時,通過對自由和寬廣的描寫,展現了蘇軾對文學藝術追求的態度。整首詩詞流暢自然,用意深遠,是蘇軾晚年創作的代表之作。
“我醉欲眠君罷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cì yùn wáng gǒng
九日次韻王鞏
wǒ zuì yù mián jūn bà xiū, yǐ jiào cóng shì dào qīng zhōu.
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bìn shuāng ráo wǒ sān qiān zhàng, shī lǜ shū jūn yī bǎi chóu.
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
wén dào láng jūn bì dōng gé, qiě róng lǎo zi shàng nán lóu.
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xiāng féng bù yòng máng guī qù, míng rì huáng huā dié yě chóu.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我醉欲眠君罷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