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枰坐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紋枰坐對”全詩
長松蔭庭,風日清美。
我時獨游,不逢一士。
誰歟棋者,戶外屨二。
不聞人聲,時聞落子。
紋枰坐對,誰究此味。
空鉤意釣,豈在魴鯉。
小兒近道,剝啄信指。
勝固欣然,敗亦可喜。
優哉游哉,聊復爾耳。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觀棋》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棋》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五老峰前,白鶴遺址。
長松蔭庭,風日清美。
我時獨游,不逢一士。
誰歟棋者,戶外屨二。
不聞人聲,時聞落子。
紋枰坐對,誰究此味。
空鉤意釣,豈在魴鯉。
小兒近道,剝啄信指。
勝固欣然,敗亦可喜。
優哉游哉,聊復爾耳。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一個人在五老峰前觀棋的情景。白鶴遺址和長松蔭庭的美景營造出寧靜而清新的環境。詩人獨自一人游走,卻沒有遇到同樣愛好棋的人。他好奇地問道:“棋手是誰?”只見棋手穿著戶外的草鞋,竟然不聞人聲,只偶爾聽到棋子落下的聲音。兩人在棋盤前對坐,探究其中的滋味。詩人認為,空懸的魚鉤是釣魚的意象,但棋盤上的意味并不在于捕捉魴鯉(一種魚),而是在于思考棋局的變化。一個小孩走近詩人,好奇地看棋,用手指著棋子。無論勝敗,詩人都會心滿意足,勝利與失敗都是值得高興的。最后,詩人暢快地游走,只為自娛自樂。
賞析:
《觀棋》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個靜謐而清新的景象,展現了蘇軾對棋局和思考的熱愛。詩中的五老峰和白鶴遺址代表了一種寧靜和歷史的存在,長松蔭庭則給人一種涼爽宜人的感覺。蘇軾獨自一人在這樣的環境中觀棋,但卻沒有遇到其他棋手,這使他感到孤獨。他對棋手的好奇表現出對棋局的關注和鉆研。他認為棋局就像是空懸的魚鉤,而勝利與失敗只是其中的一種結果,無論如何都值得高興。整首詩流露出一種自得其樂、隨性而為的心態,體現了蘇軾豁達、瀟灑的性格。這首詩詞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在靜謐中追求思考和自我滿足的精神境界。
“紋枰坐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qí
觀棋
wǔ lǎo fēng qián, bái hè yí zhǐ.
五老峰前,白鶴遺址。
cháng sōng yīn tíng, fēng rì qīng měi.
長松蔭庭,風日清美。
wǒ shí dú yóu, bù féng yī shì.
我時獨游,不逢一士。
shuí yú qí zhě, hù wài jù èr.
誰歟棋者,戶外屨二。
bù wén rén shēng, shí wén lào zǐ.
不聞人聲,時聞落子。
wén píng zuò duì, shuí jiū cǐ wèi.
紋枰坐對,誰究此味。
kōng gōu yì diào, qǐ zài fáng lǐ.
空鉤意釣,豈在魴鯉。
xiǎo ér jìn dào, bāo zhuó xìn zhǐ.
小兒近道,剝啄信指。
shèng gù xīn rán, bài yì kě xǐ.
勝固欣然,敗亦可喜。
yōu zāi yóu zāi, liáo fù ěr ěr.
優哉游哉,聊復爾耳。
“紋枰坐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