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送客添帆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風送客添帆腹”全詩
山憶喜歡勞遠夢,(蜀道有錯喜歡鋪,在大散關上。
)地名惶恐泣孤臣。
長風送客添帆腹,積雨扶舟減石鱗。
便合與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初到贛州的情景,表達了他對于旅途的憂慮和對未來的期許。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七千里外二毛人,
十八灘頭一葉身。
山憶喜歡勞遠夢,
(蜀道有錯喜歡鋪,
在大散關上。)
地名惶恐泣孤臣。
長風送客添帆腹,
積雨扶舟減石鱗。
便合與官充水手,
此生何止略知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初到贛州的情景為背景,表達了他在旅途中的憂慮和對未來的期望。
首先,詩中的“七千里外二毛人”指的是蘇軾自己,在他離開家鄉七千里的地方,他感到自己是一個陌生人,心中充滿了孤獨和無助的情緒。
接著,詩中的“十八灘頭一葉身”描繪了蘇軾在贛州沿途經過的十八個灘頭,以及他在那里的短暫停留。這里的“一葉身”意味著蘇軾在這陌生的地方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人。
然后,詩中的“山憶喜歡勞遠夢”表達了蘇軾對于故鄉山川的懷念之情。他在蜀地行走時,發現蜀道有錯,他內心感到不安和困惑。
接下來,詩中的“地名惶恐泣孤臣”描繪了贛州地名中蘊含的歷史和蘇軾對于歷史的思考。這里的“孤臣”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在贛州被俘后泣血。
最后,詩中的“長風送客添帆腹,積雨扶舟減石鱗”表達了蘇軾對于未來的期許。他希望能夠乘著順風航行,在逆境中得到幫助,減少困難和阻礙。
整首詩以蘇軾自身的身世和旅途經歷為線索,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歷史背景,抒發了他內心的情感和對未來的希望。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心境,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文學才華。
“長風送客添帆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yuè qī rì chū rù gàn guò huáng kǒng tān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
qī qiān lǐ wài èr máo rén, shí bā tān tóu yī yè shēn.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
shān yì xǐ huān láo yuǎn mèng, shǔ dào yǒu cuò xǐ huān pù, zài dà sàn guān shàng.
山憶喜歡勞遠夢,(蜀道有錯喜歡鋪,在大散關上。
dì míng huáng kǒng qì gū chén.
)地名惶恐泣孤臣。
cháng fēng sòng kè tiān fān fù, jī yǔ fú zhōu jiǎn shí lín.
長風送客添帆腹,積雨扶舟減石鱗。
biàn hé yǔ guān chōng shuǐ shǒu, cǐ shēng hé zhǐ lüè zhī jīn.
便合與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長風送客添帆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